摩擦性失业是什么意思,摩擦性失业是这样一种失业

人力资源管理师( 新 ) 基础知识 ( 提纲 一、劳动经济学,1-16 二、劳动法,17-24 三、现代企业管理,25-59 四、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60-84 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85-117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16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劳动资源稀缺性。1、相对稀缺性 2 、资源的绝对稀缺性3 、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 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劳动经济学既宏观也微观,劳动力的调控,又涉及 到很多企业部门的需求,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大家注意,括号里的就是考题的类型。劳动 资源的稀缺性,第一个是劳动力资源的相对稀缺,相对稀缺不是绝对稀缺,结构性的失调, 市场劳动力很丰富,但是市场的要求不一样,要求招工有本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经验者,稀缺 是相对的, 另外一个地区的流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需求。第二个资源的绝对稀缺性,我 们说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按照劳动法规定的话,14 周岁算童工,我们国家65 岁退休,再加 上一些残障,也就是说符合劳动力的保障不多。我们的市场有一定的产业结构,为什么我们现在文科管理类的不好就业,我们国家现在 所处的产业结构,技术人员,很多大专毕业生不够用,这里面有结构性的差。

这个题就是一 个多选题,劳动力资源的绝对性。 二、效用最大化。 1、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 度满足 2、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负值 则越小越好 工资低的不愿意去,争取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个人的能力能不能达到企 业的要求, 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投资然后产出,取得收入。 有的说是消耗或成本。这两个问题 就造成了人的使用价值和企业里对人的评价,这就涉及到很多的等级了,技术熟练程度,文 化水平管理能力,分档次的。总费用的差额应该是正值,差额越大越好。 三、劳动力市场 1、生产要素市场:居民:生产要素供给者,企业:需求者 2、商品市场:居民:商品和服务需求者,企业:供给者 3、劳动力市场:居民户供给方,工资率企业:需求方1 / 30 生产要素就是说居民劳动力他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和知识来获取报酬,是生产要素的工具, 那么企业要研发产品,需要专家,要搞了个财务需要会计,要管理机构需要办公的人员。各 种各样的人员在企业的感召下,作为生产要素来讲, 企业既需要生产的物资,还需要劳动力, 。

商品市场,我们需要的是供给,居民反而成了需求者,我们要拿钱来换取商品。等价交换。 这样的话形成了一种市场的交易活动。第三个就是劳动力, 在这三个里面劳动力是最核心的, 作为老百姓他又是劳动力的供给者,合格的高质量的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保护, 这样的话, 我们说如果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那么劳动力本身就是充足的。这样的话, 就更 多的招聘, 生产更多的产品来供给劳动力市场。不同能力的的,提的工资的要求,都有不同 的体现。 我们现在的生产的结构赶不上我们人才培养的投资。所以显得结构性的问题,这是 一个基本的问题。第四,劳动力经济学研究方法。这是另一个起点,研究方法又是一种,第 一种时政研究,研究方法向人们提出,重点是研究是什么?这是经济规律内在的要求,书上 有两个特点。我们来看他的主要步骤,有四个,可以是理论题也可以是简单题,那么也就是说,我们 要研究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第二个,假设条件,在什么情况下,奴隶社会的 什么关系, 封建社会的什么关系,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什么关系。准备承认中国 的市场经济地位,给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加了一个词叫计划市场经济地位。理论的假说, 就 是设计的结论,不然的话,没有计划市场经济之说 四、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方法,是什么?认识客观事实结论可以检验主要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分析构成要素2 假定假设条件3 提出理论假说。

暂时性结论4 不同条件和时间验证,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静动态分析 ,二规范研究方法,应该是什么?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主要障碍: 1信息障碍。缺陷、偏误、不对称2 体制障碍。惯例、政策、体制3 市场缺陷。受观 念等干扰无法交换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一概念 1、劳动力:指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 全部人口,就业与失业者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的比率 3、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反应程度 1供给无弹性,各自表示符号,含义2 供给有无限弹性3 单位供给弹性4 供给富2 / 30 有弹性 5 供给缺乏弹性 ,二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 1、 15-19 岁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2、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1教育水平提高2 制度劳动时间缩短3 人口出生率下降4 科技进步对家务劳动效 率的影响 3、老年人口参劳率下降 4、25-55 男性成人参劳率保持高位 ,三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假说 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总水平下降时,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寻找工作劳 动参与率与失业率成正比 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就业率下降,一级失业率上升并滞留在市场。二级也因悲观退出市 场。参与率下降,与失业率成反比二、劳动力需求 ,一概念: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8 页 公式及五种情况 1、需求无弹性。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 2、需求有无限弹性。工资率不变,或其变动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绝对 值大于零,平行 3、单位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与需求变动百分比绝对值相等 4、需求富有弹性。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 5、需求缺乏弹性。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陡峭的曲线,会解释图1-3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 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不变的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投入增加,可以使固定不 变生产要素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增加 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不变的生产要素已接近充分利用,可辨的劳动要素对不变的生产要 素的利用趋向于极限 3、总产量绝对减少。固定不变生产要素已经充分利用,千里佣金,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已 经容纳不了了更多的可变要素。

比例已完全恶化。 再增加可变劳动要素,只会降低生产效率, 使总产量下降,注意书中10 页公式和三种情况 ,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P10-11 注意: MRP=VMP=MP x P=MC=W的关系的转换3 / 30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一劳动力市场。 ,狭义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 形式 1、主体:劳动者、使用劳动力的企业 2、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劳动者体力和智力总和 ,二劳动力市场静态和动态平衡 1、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法: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分析单个市场均衡的实现与变动 2、瓦尔拉:一般均衡分析法:考查所有市场的均衡的建立与变动,供给、需求和价格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最优配置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等工资3、 充分就业 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分布 ,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资本存量增加-改变劳动力与资源配置-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边际产品增加,价格不 变,-边际产品价值增加,VMP。需求扩大劳动力供给不变,均衡工资率提高 2、产品价格不变-生产率下降边际成本降低--行业产品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减少劳 动力需求。

价格上扬刺激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增加 ,三人口、 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资本存量增长率会高于人口增长率-均衡工资率提 高-扩大就业 第三节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 一、均衡价格论: 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马歇尔: 现代微观经济学 1、工资: 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二、工资形式 1、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一基本工资。1、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 2、货币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工资制度与实际工资 ,经价格指数修整过的货币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二福利:实物支付,工作餐+延期支付,保险、退休 延期支付特点:稳步外部条件,社会统筹、形式灵活多样、增强凝聚力、实现养老资金积 累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4 / 30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 技能题 ,一就业: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取报 酬 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二总供给=生产资料供给总和,劳动力+资本+土地+管理=各类要素收入总和 =消费+储蓄 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三就业总量决定:Z=f,N 二: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主动失业和被动失业就叫摩擦性失业。

特别是自主失业,主动辞职,实际上反映 一种劳动力对市场就业性的适应性不够,我们了解一下, 大学生就业辞职期是在三个月然后 是半年,再然后是一年,三年之内摩擦性失业率是最高的。 三、需求性不足失业 ,一增长差距性失业。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造成劳动力供给 大于需求导致的失业 ,二周期性失业。指经济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导致的失业 ,三缓解对策。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1、国家宏观调节,对国民经济运行政策干预,实现平衡 2、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缓 解需求性不足失业,实现充分就业 3、平均失业持续期:指失业处于失业状态下的持续时间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类题点 ,一( 二类题点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政府雇 员薪酬和转移支付,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等 ,二劳动力市场制度结构要素 1、最低劳动标准。1最低工资标准,1最低工资国家为保证维持劳动者再生产的最低 需要, 以一定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时间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最低 限度的劳动报酬,2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率值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 资数额 2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5 / 30 ,三就业与收入宏观调控 1、,一类题点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1扩张性货币政策2紧缩性货币政策 3、收入政策。 1作用,1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2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收 入差距狭义的是货币工资,控制货币工资的变动,控制物价。 那么广义的呢?包括社会总收入, 在一定以工资劳动为分配关系,我们工业企业的工人进行退休金的提升,有利于经济的宏观 的稳定。 2基尼系数。 意大利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的一种尺度,还 有库兹涅茨比率、人口众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等 基尼系数接近0,收入接近于绝对平等;接近1时绝对不平等;小于0.2,收入差距非常 小;大于0.4以上,差距非常大;通常基尼系数为0.2~0,4之间 3收入政策措施,1控制收入与物价,2收入平等化措施第二章劳动法, 17-24 第一节劳动法体系 ,一含义: 1、劳动法是适用于雇佣、报酬、工作条件、工会及劳资关系的法律总称,简明不列颠百科 全书 2、狭义: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劳动法》这一规范性文件 3、广义: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4、劳动法是指法律学科的分支:劳动法学 ,本书指第二种含义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 ,一含义与特征 1、劳动法基本原则: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 遵循的基本准则 2、特点 1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 2 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本质和特点 ,二基本作用 1指导劳动法制定、修改和废止,确保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和协调 2 指导劳动法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 3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届时,弥补了对方规范可能存在的缺陷6 / 30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内容 1、保证劳动者劳动权原则,宪法42 、33 条 1劳动权:指法律保证的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能够参加社会劳动并因劳动产生与劳动有密切 联系的各项权利。

2 权利类型: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 训权等 3保护类型:基本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 基本保护:劳动者劳动权的最低限度保护,基本权益保护 全面保护:权益和权能的保护。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法定权益、约定权益 优先保护:优先保护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如安全生产原则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工会三方原则和劳动争议三方原则 3、物质帮助权原则,宪法14、45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医疗卫生 4、社会保险的特征。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 三、劳动法律渊源 ,一含义。指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或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1、劳动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所有因素2 、仅只对法律适用者有约束力的规范3 、指法的表 现形式,我国仅指之3 ,二类别 1、宪法 2 、劳动法律3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4 、劳动规章5 、地方性劳动法规6 、 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7 、正式解释 补充类别: 1、雇佣规则,内部劳动规则2 、劳动,雇佣合同3 、集体合同4 、习惯法 5、法官法或判例法 四、劳动法体系 1、 促进就业法律制度2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3 、劳动标准制度4 、职业培训制度5 、 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6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7 、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8 、劳动法监督检 查制度,按其他分类标准划分的类别。

如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外商投资等制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双刃剑,我们不能光强调权利而不谈义务, 必须要通过自己的诚实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 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 ,一含义: 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 主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单选题 ,二种类: 1、劳动合同关系,国有、集体、股份、私营、外商、机关7 / 30 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主体机构、行政相对人,被管理和接受服务者—即劳动者+ 用人单位 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 范和有关法规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1服务对象:劳动关系当事人2 服务内容按规定约 定,如培训、工会等 ,三劳动法律关系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3、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 1雇员与雇主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 2 雇主的权利是雇员的义务,雇员的权利是雇主的义务,劳动纪律、支付工资、安全生产、 社会福利等多选题 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二、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按照劳动法律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和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 ,企业、个体、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和 雇员,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 1、自然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健康、完全行为自由、18 周岁男性 、限制劳动行为能 力人, 16-18 未成年、女性、残疾和特定疾病等、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页面底部评论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0)
投稿专栏的头像投稿专栏官方
上一篇 4秒前
下一篇 2024年5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