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英雄小姐妹

1973年,刘德海、王燕樵、吴祖强创作了一首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以蒙古族孩子玉荣和龙梅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动人事迹为依据写成」的。这是作者在总谱的扉页上写的说明。在这之前,有一部同名动画片在全国放映,已经引起了巨大反响,琵琶协奏曲的主旋律就是取自这部动画片的主题曲。乐曲首演于1976年,后曾于1978年和1979年两次在美国公演,受到了国内外听众的赞赏,这部琵琶协奏曲可谓是中西交化交融的作品之一,这首曲子被翻译为英文「Little sisters of grassland」。

草原英雄小姐妹

《草原英雄小姐妹》采用中西乐器结合的方式编配,在西洋乐器的烘托下,充分表现琵琶乐器的独特魅力,为民族乐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全同共分五个部分,不间断地连续演奏:1.草原放牧;2、与暴风雪搏斗;3、在寒夜中前进;4.党的关怀记心间;5、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协奏同时摘用了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歌的曲调片断和阿拉腾奥勒所作的一支内蒙歌曲的曲调片断,作为音乐素材。乐曲的引子,向我们展现了朝气蓬勃的内蒙草原,这是作品的背景。简短的乐队序奏,引出了贯穿全曲的由琵琶演奏的体现「小姐妹」英雄气质的主导音调。

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由两个对比主题组成。第一主题刻画「小姐妹」欢乐、活泼的放牧情景,曲调包含舞蹈性因素及内蒙民歌中「短调」的写法:第二主题反映「草原放牧」的另一面:发自内心的热情歌唱,赞颂美丽广阔的草原,曲调吸收内蒙民歌中抒情「长调」风格,除了用琵琶,还加入了双簧管的演奏。

第二部分「与暴风雪斗」,着重刻画「小姐妹」的英雄气质。由低音弦乐器的震音和定音鼓等打击乐器的滚奏开始,接着是木管乐器奏出半半下一步行的边音,一下把人们带到暴风雪的环境当中。随后,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以各种形式展开、变化,把原来欢快、舞蹈性主题变奏成具有战斗性进行曲的风格,并多次出现。在这一段落中,琵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它的表情幅度和戏剧性效果,与乐队紧密呼应、交织。

第三部分由表现「小姐妹」在寒夜中艰难进行的音乐开始,在不时出现的表现暴风雪后凛冽寒风的弦乐背景的衬托下,独奏琵琶以摇指奏出了悠长、徐缓的旋律。随后,琵琶在奏出「小姐妹」行进的步履声时,长笛又吹出了她们发自内心的歌声。由弱渐强,由远而近的「马蹄声」表现寻找和援救小姐妹的乡亲们到来了。

音乐进入了第四部分。在圆号和大管的三连音音型伴奏下,由短笛、长笛、第一小提琴奏出了热情的旋律。随后,琵琶奏出一个质朴清新的歌谣式的曲调,并以此引出了表达对祖国无限深情的音调,这个以琵琶与大提琴加圆号相呼应的曲调,表达了深厚的感情,并把音乐推向一个激动人心的抒情性的高潮。

《千万朵红花遍地开》是最后一部分,这再现「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这时的音乐变得更加欢快、活跃、明亮,并具有「结论」性质,草原红花遍地开放,草原小姐妹成为所有少年儿童的榜样。我们可以听到,乐队模仿了内蒙流行的四胡演奏风格,使音乐更加突出了蒙古族的特色,音乐由小调转换到大调,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使音乐主题显得更加辉煌。

迄今为止,这部琵琶协奏曲最佳演奏录音版本为刘德海演奏(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刘德海(1937—— )原籍河北沧县,生于上海,琵琶演奏家。上中学时,开始学习二胡、笛子等乐器,并参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业余民族乐队。1954年随林石城学习琵琶,195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专攻琵琶,毕业后留校任教。1970年任中央乐团独奏演员,六十年代曾因演奏《狼牙山五壮士》而崭露头角。他的基本功扎实,发音纯净,技巧娴熟,艺术处理细腻感人,音乐表现富有激情。他先后访问了二十多个国家,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980年他与美国波士顿乐团先后在北京和美国演奏的琵琶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得到国内外听众较高的评价。代表作品:古曲《十面埋伏》、《塞上曲》;创作乐曲《彝族舞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狼牙山五壮士》、《浏阳河》、《草原英雄小姐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