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教-6

初教-6(英文:Nanchang CJ-6,又称:PT-6),是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初级教练机

初教-6教练机是为了取代中国空军原有的后三点起落架初教-5(仿雅克-18)教练机,以适应中国空军飞行员为驾驶前三点起落架战斗机的需要,由中国航空工业洪都飞机厂(简称:洪都)研制的初级教练机。中国自行设计并试制的样机于1958年8月27日在南昌首次试飞成功,1962年1月5日完成定型鉴定、随后投入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初教-6

初教-6飞机为串列双座、下单翼、单垂尾、前三点可收放起落架布局,安装一台中国产活塞-6发动机,整体设计简单可靠,从未因质量问题造成重大事故。初教-6飞机曾发展了多种改进型号,换装发动机、更新航空电子装备、适应不同使用环境、并推出了民用型飞机。1979年12月,该机成为中国第一个荣获国家质量金奖的飞机型号。

初教-6因其价格便宜,操纵灵活精准,故障率低,皮实耐用等诸多优点,不仅在中国大量使用,而且还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孟加拉、柬埔寨、朝鲜、坦尚尼亚和尚比亚等国。截至2018年12月,各型初教-6飞机总计交付2891架,出口10多个国家;在中国国内总计飞行约1000万飞行小时。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航空工业创建初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中国飞机制造厂只能从事飞机修理和仿制引进苏联飞机。1954年中国根据苏联雅克-18飞机仿制了初教-5教练机,供中国空军训练飞行员。

然而,当时中国空军装备的米格-15战斗机和高级教练机(如乌米格-15和歼教-1)都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而初教-5教练机则使用后三点式起落架,增加了飞行学员从初级教练机改飞高级教练机的难度,甚至导致部分学员停飞造成了较大损失。此外,初教-5飞机仍旧采用强度较低的骨架蒙布结构,而且机载设备相对落后,也需要更换。因此,中国空军提出了改进初教-5或重新设计一种新初级教练机的要求,以便与歼教-1和乌米格-15衔接配套。

根据以上情况,当时的中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即航空工业局)于1957年8月14日向沈阳第一飞机设计室下达了研制任务,要求设计一种性能超越初教-5(雅克-18)的前三点式起落架、全金属结构新初级教练机。

沈阳第一飞机设计室的设计师们通过初步研究,提出不再模仿雅克-18A教练机(已改为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而是采用中国生产的薄铝板,自主设计适应中国国情的初级教练机,并与美国T-34初级教练机性能相当。在国家航空工业局领导同意后,设计人员经过进一步调研和征求意见,从1957年末到1958年5月,完成了新初级教练机的初步设计,包括方案论证、总体布局、风洞试验、性能计算等方面的工作。沈阳飞机制造厂同时制作了1:1木质样机。当时称为「初教-1」的方案采用平直梯形下单翼,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为了改善飞机前方的视界,机头设计扁平机头,选用了捷克斯洛伐克制造的道里斯-B气冷式V形发动机和V-411型木质螺旋桨。「初教-1」决定采用全铝合金机体材料有双重考虑:一方面,焊接工艺成熟可靠,能够保证飞机的生产质量;另一方面,依托充足的国产薄铝板,原材料难题也迎刃而解。

1958年5月由于沈阳飞机制造厂正忙于生产米格-17战斗机和试制歼教-1教练机,航空工业局决定,将「初教-1」的后续详细设计、飞机试制工作转给洪都飞机厂(简称:洪都)继续进行。

在洪都接受任务后,沈阳第一飞机设计室的一部分人员前往南昌参与飞机设计工作,他们只用了72天就完成了新型教练机详细设计和样机的试制工作。在这期间,由于原计划配装的捷克斯洛伐克发动机和螺旋桨无法及时到货,洪都决定先采用中国国产仿制的160马力M-1FR发动机(即初教-5的发动机)和螺旋桨,以争取先试飞验证的方案。该种改型被称为「红专502M」教练机。「红专502M」原型01架飞机进行了静力试验和起落架落震试验,结果证明强度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初教-6

1958年8月27日,「红专502M」原型02架飞机首飞取得成功。

1958年9月,按照航空工业局的指示,第02、03两架「红专502M」教练机飞往北京。在国庆节后,「红专502M」和歼教-1在北京南苑机场进行了展示,并为中央军委一些领导同志做了飞行表演。

1958年底,中国进口的捷克斯洛伐克道里斯-B发动机和V411螺旋浆到货,但洪都装机试用中发现该发动机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无法倒飞,新教练机的试制再次搁浅。

1959年8月,洪都了解到性能更好的苏联AI-14R发动机和F350-D35螺旋桨的情况,并从北京航空学院获得一套发动机和相关资料,试制工作出现转机。随后改装新发动机的改型方案确定、飞机速度提高到280千米/小时,爬升率近5米/秒,其他飞机性能也有不同提高。

1960年7月18日,改装后的04架原型机成功首飞。随后04号原型机进行了飞行性能、操纵性、安定性、尾旋性能、机动性能的多次试飞,共飞行108架次,总计66小时。同年12月28日,航空工业部四局召开技术鉴定会,认为初教-6飞机总体设计成功,结构强度足够。

1961年2月10日,四局电告洪都:「国防工委和空军党委已同意初教-6型机确定为初级教练机的试制机型。」初教-6教练机的研制重新全面推进。针对试飞中暴露的问题,洪都继续改进设计,解决了多种缺陷。改进后的02号试验机从1961年6月1日开始试飞鉴定。10月15日定型试验机的试飞鉴定工作全部结束,共飞行了1800架次、612小时27分。试飞结果证明;设计更改后,换装了新发动机和螺旋桨的飞机各种设备及系统工作基本正常可靠。

1961年12月15~16日,中国国家鉴定委员会在洪都对初教-6进行了设计定型鉴定和成批生产条件的审查,并于12月19日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初教-6飞机设计试制鉴定报告》,拟同意初教-6飞机定型并投入成批生产。

1962年1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初教-6定型投入批生产。至此,历时四年半,耗资246万元的初教-6研制结束。

初教-6

初教-6定型之后,根据空军部队针对初教-6使用中提出的127条意见,洪都又做了初教-6飞机的部分设计改进。

1962年初,株洲发动机厂(331厂)试制成功了活塞-6发动机(仿苏联AI-14R),6月4日经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投入批生产。

1963年9月20日,保定螺旋桨制造厂(550厂)测绘试制成功了木质桨叶的F350-D35螺旋桨,配备初教-6飞机,使原国家鉴定时中国国内不能提供的14项配套成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初教-6自此成为完全中国制造的飞机。该机按照1970年价格计算的最低单机成本为7.74万元。

1957年10月,新型教练机设计之初,被称为「初教-1」型,代号102号机;

1958年8月,首次试飞后又改称为「红专502」教练机;

1961年12月,第一批新飞机装备部队时,重新命名为「六一式」初级教练机;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统一飞机命名,最后定名为初教-6型飞机,简称初教-6。

初教-6

初教-6飞机的最初设计方案采用平直梯形下单翼、串列双座、单螺旋桨发动机、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机头采用梁式承力结构以满足安装发动机的需要,发动机罩覆蓋在外面,其余部分为硬壳式结构。座舱被分为前舱和后舱,舱盖由前风挡、前活动舱盖、中固定舱盖和后活动舱盖构成。前舱和后舱配备有双重操纵机构和各种指示仪器以及特种设备,前舱和后舱的操纵系统采用软式、硬式和混合式三种传动形式。机身为全金属结构,外形光滑;采用全金属双梁式下单翼,分为中央翼,左、右外翼3段。中央翼梁与机身固定在一起,外翼、中央翼为可拆卸式连接,右外翼装有空速管。机翼后缘装有普通襟翼和副翼,外翼上反角7度。

初教-6

初教-6尾翼由水平安定面、升降舵、垂直安定面、方向舵和整流包皮组成,都是普通梁肋结构。方向舵和升降舵都有调整片。飞机采用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前起落架为支柱式,向后收入前机身内。主起落架为半摇臂式向内收入中央翼的起落架舱。主起落架的缓冲器使飞机适于在草地上起降,机轮采用中压轮胎,主轮可制动。

初教-6飞机上装有BG-12-1A高度表、BK-450速度表、升降速度表、地平仪、LTC-l陀螺磁罗盘、LC-2磁罗盘、发动机转速表等飞行仪表,JT-2A机内通话器直流发电机、蓄电瓶等电气设备,CT-l超短波电台、WL-5无线电罗盘等无线电设备。

初教-6

初教-6飞机的座舱具有军事化风格,操纵杆上带有刹车手柄,可调节方向舵踏板安装在一个旋转轴上。仪表板是公制单位(高度计除外)和非标准布局。仪表大都使用不同颜色来区分用途(如燃油压力表黄色,滑油压力表是棕色)。仪表板的中央是一个大型地平仪,地平仪的上半部分涂成棕色,下半部分涂成蓝色。地平仪的左侧是空速表(千米/小时)和进气压力表(毫米汞柱),右侧是升降速度表(米/秒)和加速度表。下一排有显示燃油压力、滑油压力和温度的三用表,然后是高度表、转弯仪、小型现代化无线收发机、以及介于陀螺方向仪和水平状态仪之间的一个陀螺磁罗盘、燃油表。在两个燃油信号灯(亮起表示油箱油量小于10升)下方有个开关,用于切换燃油表的测量油箱。最下面一排从左到右分别是转速表、气缸头温度表、汽化器温度表和电流电压表。

初教-6

初教-6飞机最初装一台株洲发动机厂(331厂)生产的活塞-6发动机。活塞-6(HS-6)发动机是苏联AI-14P发动机的仿制品,1962年试制成功并且通过了国家鉴定,其在初教-6和运-11等多款飞机上广泛使用。而活塞-6丙发动机则应用于701号和延安2号试验型小型直升机。初教-6作为一种低速螺旋桨飞机,虽然没有特殊技术,但具备安全可靠、坚固耐用和易于操作的特点。装备活塞-6发动机的初教-6起飞滑跑距离仅28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350米。

初教-6

初教-6甲参考数据:

该机装一台捷克斯洛伐克「道里斯-Б」V型气冷活塞发动机。

该机装一台М-11ФР星形气冷活塞发动机。

该机装一台Аи-14Р发动机,共制造了5架。

该机装一台活塞-6(HS-6)型发动机,是最初投入成批生产的型别。

该机装一台提高功率的活塞-6甲(HS-6A)型发动机。

1964年9月28日,分别在株洲发动机厂(331厂)和洪都飞机厂(320厂)完成了改型的活塞-6甲(原代号604-1)发动机和飞机换装活塞-6甲发动机的全部地面和飞行鉴定试验。改型发动机和原型发动机相比,提高了额定转速,发动机最大功率由260马力提高到285马力;额定功率由220马力提高到270马力;发动机外廓尺寸和飞机重量均不变,飞机最大平飞速度增加了10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提高了1.6米/秒,飞机爬升缩短时间30%左右;实用升限提高了1000多米;航程增加40千米;垂直飞行和特技飞行掉高度的现象有较大改善。与活塞-6甲发动机配套的是「奋发-530」自动变距双叶全金属螺旋桨。该种改型飞机被命名为初教-6甲。由于该飞机的性能优秀,从1965年初第18批开始,初教-6飞机全部按初教-6甲型机成批生产并装备部队。

初教-6

1964年,根据空军要求洪都研制了加装武器的初教-6改型,在飞机上加装两挺7.62毫米航空机枪,配弹120~180发;改装可悬挂10~25千克炸弹的炸弹挂架三具以及瞄准具和照相枪。

初教-6

1965年初,完成了改装的两架飞机交空军强击航空兵部队试飞;1965年6月,完成了鉴定试飞。1965年10月21日,上报了加装军械系统的鉴定报告。改进后的初教-6乙型飞机重量增加113千克,阻力也略有增加。截至1966年,洪都共生产了10架初教-6乙飞机交部队。

由于初教-6飞机装用的活塞-6甲发动机高空性能差,不能满足高原地区使用需要。1965年初,洪都提出了加装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初教-6高原型方案。1967年初,一架改装后的试验机进行了地面和飞行试验。至1967年9月,共飞行39架次、30小时。初教-6高原型存在发动机汽缸头温度较高的问题,影响了飞行性能。后因故改型工作停止。

初教-6

初教-6丙型(绰号:「海燕」)飞机是在初教-6教练机基础上改装设计的农用多用途飞机。根据用户需求,「海燕」飞机可改装成A、B、C三种型别。该机A型为双人驾驶,具备与初教-6飞机相同的性能和结构,加装喷撒等设备后,可用于农林喷洒、空中摄影和巡查任务。

初教-6

「海燕」飞机于1985年5月开始设计改装,1985年8月17日首次飞行。」海燕」飞机改装了新型123电台、WL-5B无线电罗盘和口边送话通话装置,还增加了故障模拟、座舱加温等功能,可以满足现代飞行训练要求。」海燕」飞机在澳大利亚、美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中被用于航空俱乐部成员的飞行训练。

」海燕」飞机为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下单翼、单发动机、前三点可收放起落架飞机。该机配备减震器可用于土质跑道或草地起降,主轮可制动。飞机装备一台活塞-6型星形冷气9缸发动机,配套」奋发-530」自动变距双叶金属螺旋桨。座舱分为前舱和后舱,配备联动双重操纵机构和各种指示仪器。飞机上安装有高度表、速度表、升降速度表、地平仪、磁罗盘和发动机转速表等仪表,以及超短波电台和无线电罗盘等设备。

「海燕」B型为农业机,用于喷洒农药、施肥、播种、森林灭火等任务。最低作业高度可达1.5米,最小作业速度155千米/小时,喷洒宽度达30米。

「海燕」C型为巡逻观测机,用于空中巡逻、渔情探测、渔政管理、护林防火、防汛指挥、地质勘探、大地测量和航空摄影等任务。为了延长续航时间,该机在中翼前缘左右各安装一个容积为50升的燃油箱。

「海燕」A型为多用途机,兼具B、C两型机的特点。此外,「海燕」还可改装成空中游览机。洪都航空通过技术改造具备年产60架「海燕」飞机的能力,主要供应初级航校、航空俱乐部和国外私人用户。2019年海燕飞机根据不同配置的售价在22.5~26万元之间,对国外销售价格为8万美元左右。

2019年9月29日,中国航空工业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正式发布了新版民用初教-6飞机。新版飞机用现代化综合航电系统,具备综合显示、控制、导航、通信、发动机参数采集等功能,并配备备份显示器实现余度管理。该机采用高可靠机械操纵系统,实现简单、高效、安全地操纵飞机。此外,新版民用初教-6飞机是一款可收放起落架的小型通用飞机,其巡航性和机动性良好,能完成倒飞、全筋斗特技飞行,可在低速下安全起飞和降落,既能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也能提供更好的飞行体验和运动享受。。

初教-6

从1963年开始,初教-6出口到许多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缅甸、斯里兰卡、孟加拉、柬埔寨等。该机不仅先后列装多国空军,也在国际民用航空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随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制生产的了多型教练机,初教-6飞机与K8、「山鹰」、L15「猎鹰」和「枭龙」双座飞机构成了完整的初、中、高级教练机体系,具备了国际市场的开拓潜力。

初教-6

2002年,斯里兰卡空军购买了10架初教-6飞机。

2018年5月15日,斯里兰卡空军又购买了6架初教-6飞机。

截至2018年12月,初教-6飞机各型号总计交付了2891架,中国国内累计装备2648架,国外交付243架。初教-6飞机出口到十多个国家,广泛用于飞行员培训、私人娱乐飞行和滑翔机带飞,作为航空工业强国的美国都有300余架(含非洪都公司直接交付的飞机)在民间飞行。

1962年,中国空军在航校中开展初教-6飞机的第一批实验教学。

2012年9月1日,中国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学员开学典礼暨吉林长春第二届航空节飞行表演,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两支「学院派」飞行表演队驾驶初教-6首次公开举行飞行表演。

初教-6

2012年11月13日新华网报道:中国空军的主力初级教练机的初教-6已为中国空军培养了一万多名飞行员。但随着三代机日益成为部队的主战装备,服役多年的初教-6在航空理论、操纵习惯养成等方面,向后续机型的正向迁移作用在逐渐减小。在飞行员新的培养模式中,初教-6不再担负一个完整的训练阶段,而是前移到学历教育期间,用于对飞行学员进行筛选和适应性训练。驾驶初教-6的飞行训练时间也由最初的110小时压缩到了70小时。

截至2018年12月,初教-6飞机总计飞行约1000万飞行小时,从未出现一起由设计、制造质量问题导致的重大飞行事故。

2019年2月28日,初教-6飞机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TC/PC证(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军转民飞机——初教-6正式进入中国国内民用航空市场,为中国民航训练提供了飞复杂特技类动作的机型。

2021年9月29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航空工业正式发布新版民用初教-6飞机。

1979年,初教-6作为新中国自行设计成功并投入批量制造的第一型飞机,获得中国国家质量金奖。

初教-6

初教-6教练机列装以来,以其易于操纵、便于维护和安全可靠而著称。实践证明,初教-6飞机的设计是成功的,质量是可以信赖的。初教-6飞机批量服役于中国空军、海军以及地方航校,作为「启蒙教练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飞行员,堪称「中国飞行员摇篮」。

初教-6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种螺旋桨初级教练机。该机研制成功、装备部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仿制发展到自行设计飞机的新阶段。

初教-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