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韭

山韭,(学名:Allium senescens L.)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粗壮的横生根状茎。鳞茎单生或数枚聚生,近狭卵状圆柱形或近圆锥状,内皮白色,有时带红色。叶片狭条形至宽条形,肥厚,基部近半圆柱状,上部扁平,叶缘和纵脉有时具极细的糙齿。花葶圆柱状,高度变化很大,下部被叶鞘;总苞宿存;伞形花序半球状至近球状,具多而稍密集的花;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稀更短,基部具小苞片,稀无小苞片;花紫红色至淡紫色;外轮的卵形,舟状,略短。

味甘辛、性温,具有药用价值。

山韭

多年生草本,具粗壮的横生根状茎。鳞茎单生或数枚聚生,近狭卵状圆柱形或近圆锥状,粗0.5-2(-2.5)厘米;鳞茎外皮灰黑色至黑色,膜质,不破裂,内皮白色,有时带红色。叶狭条形至宽条形,肥厚,基部近半圆柱状,上部扁平,有时略呈镰状弯曲,短于或稍长于花葶,宽2-10毫米,先端钝圆,叶缘和纵脉有时具极细的糙齿。

花葶圆柱状,常具2纵棱,有时纵棱变成窄翅而使花葶成为二棱柱状,高度变化很大,有的不到10厘米,而有的则可高达65厘米,粗1-5毫米,下部被叶鞘;总苞2裂,宿存;伞形花序半球状至近球状,具多而稍密集的花;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2-4倍,稀更短,基部具小苞片,稀无小苞片;花紫红色至淡紫色;花被片长3.2-6毫米,宽1.6-2.5毫米,内轮的矩圆状卵形至卵形,先端钝圆并常具不规则的小齿,外轮的卵形,舟状,略短;花丝等长,从比花被片略长直至为其长的1.5倍,仅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的扩大成披针状狭三角形,外轮的锥形;子房倒如状球形至近球状,基部无凹陷的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7-9月。

山韭与冀韭(Allium chiwui F. T. Wang & Tang)极相似,但冀韭的花为白色至黄色,花药黄色,小花梗基部无小苞片而不同于该种。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东部)、新疆(西北部)和河南(西北部)。从欧洲经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直到西伯利亚都有分布。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草原、草甸或山坡上。

山韭种子在10-30℃的范围内可以萌发,15-25℃下的发芽率高于其它温度下,15-25℃为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发芽率达84.17-90.83%。在5℃低温和35℃高温条件下不萌发,在10℃和30℃下,发芽率分别为69.17%、31.67%,山韭种子的最低萌发温度介于5-10℃、最高萌发温度介于30-35℃之间。山韭种子在20-22.5℃之间发芽指数为27.82%、活力指数为35.04%。山韭种子的发芽势在浸种72小时后达到最高为68.89%,高于不浸种处理的。

山韭,味甘辛、性温,无毒,具有药用价值。山韭根系可缓解疲劳。山韭菜子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皂甙、硫化物和苦味质。用韭菜子烟熏法有直接杀灭米象和防止中药饮片在贮藏保管中生霉生虫的效果,且不影响中药饮片的颜色气味和性状的变化。

山韭花有良好的营养食用价值和广泛的食用价值,1千克野生山韭花的蛋白质含量比1千克韭菜花蛋白质含量高5倍左右,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糖等营养成分,可以作为食材加工食用,也可适量放入食品中用作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