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Kosovo War)是北约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992年-2003年,后简称南联盟)之间因科索沃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在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推动下,发生于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科索沃战争自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安理会通过和平决议北约停止轰炸,联盟同意派驻维和部队止,历时78天。

自古以来,科索沃当地塞尔维亚人与阿尔巴尼亚人就有矛盾,1992年,科索沃当地阿尔巴尼亚人的「科索沃解放军」与当地塞尔维亚族警察发生对抗,造成了4名塞尔维亚警察,16名阿尔巴尼亚人死亡。此后,南联盟与「科索沃解放军」开始交战,国际社会试图调停,由于南联盟拒绝北约到科索沃驻军而失败。

科索沃战争

1999年3月23日晚,时任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宣布北约要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第一阶段,从3月24日一直延续到3月28日,北约主要攻击目标主要是南联盟的防空设施。在这一阶段,南联盟击落了美军一架F-117A,举世哗然。第二阶段,从3月末一直延续到5月6日左右,这一阶段打谈并举,北约一边针对南联盟继续加大空袭强度,一边与南联盟一起,在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帮助下寻求和平谈判的机会。其中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毁,3名中国新闻工作者牺牲。6月10日,北约与南联盟达成了和平协议。科索沃战争结束。

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并未解决科索沃地区冲突问题,种族冲突仍有发生。南联盟内部分裂主义抬头,最终导致了2006年黑山独立。美国在这次战争中,奠定了北约军事打击能力覆蓋全球的基础,但美国独霸全球的战略意图被击碎,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变化。同时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科索沃战争是20世纪末一场高科技战争,美国F-117A隐形战机的加入,以及大量当时先进的战机的投入,让已诞生近百年的「空中制胜理论」在现实中第一次迎来胜利。

科索沃所在的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大陆东南部,是南欧三大半岛之一,也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历来兵家必争的地方。另外,这里民族关系比较复杂,由于历史原因,不同民族之间都处于犬牙交错的居住状态,并且不同民族之间由于习俗、宗教等原因,导致各国民族之间摩擦不断,频频爆发冲突。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曾是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1217年至1346年)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被视为塞尔维亚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摇篮。但后来,科索沃地区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占领了400多年,塞尔维亚人被迫外迁,阿尔巴尼亚人趁机迁入。到了18世纪,阿尔巴尼亚人已经成为了科索沃地区主要人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索沃大部分地区被封给了塞尔维亚和黑山。1919年至1941年,南斯拉夫王国统治者,采取一系列历史性的报复措施,将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驱赶到土耳其,并让其他地区的塞尔维亚人前往科索沃定居。不仅如此,南斯拉夫王国统治者还采取诸多歧视和迫害措施剥夺留在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的公民权利。这种境遇让当地阿尔巴尼亚人产生了渴望民族独立的想法。

1943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成立临时政府,实行联邦制。关于科索沃的问题,中央与地方意见不同。科索沃-梅托希亚人民解放委员会希望与阿尔巴尼亚合并,因为科索沃大多数人都是阿尔巴尼亚人。但南斯拉夫中央政府不允许南斯拉夫分裂。第二年,科索沃地方爆发一场规模比较大的暴动,但被南斯拉夫中央政府给镇压下去。1945年7月,科索沃-梅托希亚人民解放委员会同意科索沃加入南斯拉夫。次年,科索沃为自治省,并隶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

1966年,塞尔维亚领导人兰科维奇下台后,南斯拉夫民族紧张氛围有所缓解,而科索沃民族主义回升。两年后,科索沃爆发示威游行,要求从自治省变为共和国,但遭到拒绝。不过为了缓和局势,南斯拉夫当局在自治权利上做出了让步,所以科索沃拥有自己的旗帜,使用的官方语言也是阿尔巴尼亚语。1974年,南斯拉夫的宪法又赋予了科索沃更多的自治权利。

在1968年和1981年,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人多次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甚至使用暴力冲击政府机关,多次与塞尔维亚当局发生流血冲突。整个80年代,科索沃地区局势一直动荡不安,冲突时有发生。

1990年,科索沃议会114名阿尔巴尼亚族议员共同签署了《宪法宣言》,宣布科索沃为南斯拉夫联邦境内的平等单位。南斯拉夫议会不仅解散了科索沃自治省议会,还收回了其自治权。科索沃地区冲突也因此进一步升级。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科索沃趁机举行公民投票,选举出了自己的议会和总统,成立了共和国,部分阿尔巴尼亚民族极端分子还成立了「科索沃解放军」,试图通过暴力争取独立。对于「科索沃共和国」,除了阿尔巴尼亚外,世界其它国家并未承认。

1995年,关于前南斯拉夫波黑问题的代顿协议签署之后,西方国家即试图将科索沃问题国际化。两年后,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奥尔布赖特访问贝尔格莱德时候曾提出如果南联盟想要重返联合国或者其它国际组织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科索沃局势的好坏。而与此同时,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代表坚持必须要有国际社会派出的调停人才愿意与南联盟谈判。

20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著深刻的变化。冷战结束后,高新技术产业革命蓬勃发展,世界各种力量加速重组,多极化进程得到了发展。另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进一步拉大,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了西方世界推行强权政治的重要手段。苏联解体后,美国开始将目标对准在某一地区拥有影响力的国家,北约其它国家也紧跟美国。9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陆续挑起伊拉克战争、制裁利比亚、出兵海地、制裁古巴等一系列事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南联盟与推行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意识形态全面扩张的西方世界构成了尖锐的战略冲突。随着科南联盟内部科索沃独立问题出现,西方国家大举介入,导致南联盟与以北约为首的西方世界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1999年3月24日前,北约的11个国家部署了450架各型飞机和46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国部署了270架飞机,其他10个国家共部署了180架飞机。战争开始后,北约增兵,计划增加飞机至1150架。到6月10日空袭结束时,北约的13个国家共实际部署了819架各型飞机和103架武装直升机。

北约空军力量主要部署在欧洲、亚洲和美国本土,约30余个空军基地。大致分为三线配置。

1999年3月24日,8国集结海军军舰13艘,到了战争结束时候,一共增至了32艘。其中航母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10艘,潜艇3艘。另外,还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域部署了46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460枚。

截至1999年6月份,北约在南联盟周边部署兵力6万人,其中美国有2.45万人。北约在马其顿部署了「科苏河和平协议执行监督部队」,共有1.5万人。在波黑,部署了「多国稳定部队」,共有3万人。在阿尔巴尼亚,部署了「难民援助总部」,共有8000人。另外,美国部署了6000人部队,其中在阿尔巴尼亚、亚得里亚海的军舰以及义大利的「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区域有2600人,海军陆战队有2200人,驻义大利的增援步兵营有1200人。

科索沃战争期间,南联盟总兵力有12.5万人,预备役约20万人。

南联盟陆军共计10万人,构成了一个集团军,包括下属的7个军,其中包括一个首都防卫团。该集团军包含了一个陆军师指挥部,6个坦克旅,一个炮兵旅,一个特种旅,4个机械化旅,一个飞行旅,8个摩扎尔步兵旅(其中一个是防护旅),5个混合炮兵旅,7个防空旅和一个地空导弹旅。

装备包括超过1000辆坦克,其中有700辆T-54/55型,约230辆俄制T-72坦克的仿制型M-84型;有超过1000辆装甲车,其中有约950辆南斯拉夫制造的M-980、M-590和M-3型步兵战车,以及143辆M-60P型装甲输送车;另有超过1500门76mm、105mm、130mm、152mm和155mm口径的火炮;以及10部蛙-7型地地导弹发射架。

南联盟空军防空部门拥有约1.5万人,组成了一个空军、一个防空军以及一个负责后勤保障的军级单位。装备的作战飞机总数约为260架,其中包括100架米格-21型,16架米格-29型,66架南斯拉夫制造的J-22「鹰」式攻击机,75架G-4「超级海鸥」「海鸥」式训练机,以及54架「小羚羊」等武装直升机。防空导弹发射设备超过100部,其中包括24部SA-2型,16部SA-3型,60部SA-6型,SA-9和SA-13系列自行式近程地空导弹130枚,以及约800枚”箭”式2M/ASA-7、SA-16和SA-18肩射导弹。另外还有1850门20mm、30mm和57mm口径的高射炮。

南联盟海军人数为1.5万人,组成了一个舰队以及数个支援部队和分队。装备了60余艘各类舰艇,包括4艘南斯拉夫制造的鱼雷攻击潜艇,其中「萨瓦」级和「英雄」级各2艘;4艘护卫舰,其中「科托尔」级和「斯普利特」级各2艘,都配备有SS-N-2C「冥河」反舰导弹发射台;2艘大型巡逻舰;10艘导弹快艇,其中「蚊子」级和「萨巴」级各5艘,都配备有SS-N-2A「冥河」反舰导弹发射台;2艘坦克登陆艇,分别为「锡巴」型和501型;8艘炮艇;10艘扫雷艇;16艘巡逻艇;6艘微型潜艇;以及10部俄制岸舰导弹发射车。

1998年2月,科索沃当地阿尔巴尼亚人的「科索沃解放军」与当地塞尔维亚族警察发生对抗,造成了4名塞尔维亚警察,16名阿尔巴尼亚战士死亡。科索沃危机被激化,南联盟与阿尔巴尼亚武装分子爆发激烈冲突。3月,塞族安全部队为了铲除「科索沃解放军」在该省逐渐扩大的势力,杀害了85名阿族人,激起了民族仇恨的怒火。至此,科索沃的暴力活动到了全面爆发的临界点。

在1998年3月12日,南联盟塞尔维亚政府代表团为解决科索沃问题,前往普里什蒂纳并邀请阿尔巴尼亚族领导人进行对话。然而,阿族领导人鲁戈瓦拒绝了对话的邀请,他声称将持续争取科索沃的独立。

在3月23日,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代表与普里什蒂纳的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就执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教育体系正常化协议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具体措施文本。4天后,鲁戈瓦同意接受国际联络小组在德国波恩提出的建议,与南联盟和塞尔维亚政府进行对话。3月31日,塞尔维亚政府重组代表团,并再次邀请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领导人在4月7日进行谈判。但鲁戈瓦却要求必须有国际社会的调停者参与对话。

在5月5日,南联盟塞尔维亚政府再次邀请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领导人进行谈判。13日,鲁戈瓦同意与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会谈。双方在15日的会谈中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并决定每周举行一次会晤。

在8月13日,鲁戈瓦任命了一个由五人组成的小组,负责与南联盟及塞尔维亚共和国代表进行谈判。小组中并未包含「科索沃解放军」的代表。9月1日,米洛舍维奇向科索沃阿族领导人提出了一个临时协议,该协议有效期为五年,并给予科索沃一定程度的自治权。9月4日,鲁戈瓦接受了米洛舍维奇的提议。

在9月20日,阿尔巴尼亚族领导人公布了一份科索沃问题的和平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允许科索沃建立自己的议会,并在南联盟的其他两个共和国中获得同等地位。

同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已经交战数月的南联盟与科索沃武装独立分子立即停火,并马上开启政治对话,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10月,面临来自北约的压力,南联盟被迫接受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派遣观察团来监督安理会决议的执行。

1999年1月,拉察光事件发生后,北约国家再一次声称要军事干预科索沃危机。月底,北约要求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与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代表要在2月6日来到法国郊外的朗布依埃开始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由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核心包括两个主要要点:首先,科索沃应成为南联盟内与塞尔维亚和黑山一样享有平等地位的第三个共和国;其次,北约军队应进驻科索沃地区。

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代表坚持将科索沃的独立视为目标,并且不同意解散「科索沃解放军」。因此,会议不断延迟,直至2月23日,3月5日,及3月15日。在会议开始前,美国已经发出警告,若由于南联盟方面导致谈判失败,将面临北约的军事打击。在美国的持续工作及私下承诺下,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同意于3月15日签署西方提出的和平方案。南联盟对和平协议草案中的政治部分没有反对意见,但在军事上,他们坚决反对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洪。然而,朗布依埃的谈判并未成功,谈判仍在进行。北约持续威胁要对科索沃问题进行军事干预。

3月20日,德国将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所有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全部撤离。3天后,美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也开始撤出工作人员。接着,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也陆续宣布撤离自己国家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非必需」的工作人员。

1999年3月23日深夜,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的最后通牒遭到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的拒绝后,时任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宣布北约要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同一天夜里,美国参议院以58比41通过了支持美国总统柯林顿轰炸南联盟的决定,南联盟政府也宣布全国进入「战争威胁紧急状态」,并开始部署兵力,以防止北约的军事打击。当得知北约要攻打南联盟时候,正在乘坐飞机出访美国的时任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一怒之下在大西洋上空掉头返回俄罗斯。

美国五角大楼官员透露,位于地中海、亚得里亚海的美国战舰已经处于待命状态,另有400多架北约战机也以做好了空袭准备。除此之外,位于美国本土密苏里怀特曼空军基地的B-2隐形轰炸机也已经进入了待命状态,做好了随时从美国本土不间断飞行至南联盟实施空袭的准备。北约还在毗邻科索沃的马其顿共和国驻扎了10000多名多国部队,做好从地面进攻南联盟的准备。

1999年3月24日当地时间17时15分,第一批北约战机从义大利东北部的阿维亚诺的北约空军基地起飞,开启对南联盟的首次空袭。

3月24日当地时间晚上9点钟,北约对南联盟开启了第一轮第一波次的大规模空袭,南联盟随即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科索沃战争就此开始。这次空袭主要袭击了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周边,以及贝尔格拉德北方15公里的巴塔伊尼察机场和北部伏克沙区域的潘切洪、松博尔、库拉河诺维萨德等四座城市,主要目标是南联盟的防空网路,包括境内的导弹阵地、雷达阵地等防空设施,以及指挥控制中心、空军机场和潘切洪飞机制造厂等。在空袭的第一天,北约出动了156架次的飞机。在这次空袭中南联盟人民军有10人牺牲,38人受伤,1人失踪;另外,有10名平民遭轰炸身亡,60多人受伤。这次空袭惹怒了俄罗斯,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强烈谴责北约空袭行动,并声称俄罗斯将终止与北约的合作关系。他还召回了俄罗斯驻北约首席军事代表,推出了关于北约在莫斯科开设军事联络代表处的谈判。

25日夜至26日凌晨,北约开启第二轮空袭,南联盟10个城市被轰炸。同时,南联盟已经宣布与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断绝外交关系。在这次空袭中,南联盟击落了2架北约战机。26日,南联盟军队发布公告说有大量志愿者加入保家卫国的行列。在第二次空袭中,科索沃的一些民用建筑被炸毁,难民营的房屋的玻璃也被震碎。第二次空袭结束没多久,第三次空袭紧随而来,科索沃的5个城镇在这次空袭中遭到了炸弹的袭击。

25日,俄罗斯向安理会提交了谴责北约空袭南联盟的决议草案,但被美国和英国否决。26日,俄罗斯外长宣布,已经要求北约驻莫斯科新闻处代表在24小时内离开俄罗斯,还撤回了欧安组织驻俄罗斯观察团内所有俄方观察员。不仅北约各国民众反对北约这次军事活动,一些国家政府内部也是分歧颇大。英国议会对于政府派兵参加这次军事行动表示担忧,议员们认为决不允许地面部队参与这次军事行动。

3月27日当地时间下午16时40分,北约发动了第四轮空袭,同时位于亚得里亚海的美军战舰也向南联盟发射了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南联盟军队在贝尔格莱德西北25千米处,成功击落首架F-117A隐形飞机。这引起了北约国家巨大震动。美国CNN立即长时间报道这件事情。一万多名贝尔格莱德市民不顾防空警报前往市中心广场举行「歌声鼓舞我们」的音乐会,庆祝这件事情。时任美国总统柯林顿在白宫发表演讲,表示不能因为F-117A隐形飞机被击落就动摇空袭决心。F-117A隐形飞机再度降临科索沃战场。

28日当地时间晚上21点,北约开始了第五轮轰炸,这次轰炸不仅针对南联盟防空设施,也攻击南联盟地面部队。从这次空袭开始,意味着北约打击开启了第二阶段。

3月31日晚,北约19个成员国的大使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举行紧急会议,决定扩大20%的空中打击目标,涵盖了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目标、南联盟政府的关键部门诸如国防部、内务部等的办公大楼。第二天,北约的空袭频次也由间歇式变为全天不间断。空袭目标也随之扩大,包括南联盟的雷达、导弹阵地和机场等防空设施与指挥控制系统,南联盟的军营、警察部队、坦克、装甲运输车等军事目标,通信站、公路等重要民生设施,电台、电视转播塔等宣传设施。

根据南联盟军方报道,4月1日,南联盟在贝尔格莱德西南部200公里处的塔拉山区击落了北约一架战斗机和两架直升机。随后有约50名北约士兵乘坐两架直升机前来救援,但也被南联盟军方击落,机上大部分人员丧命。

4月2日,北约空袭目标转移到了南联盟军队的支援设施。次日,位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南联盟内务部与塞尔维亚共和国内务部相继遭到了北约的空袭。另外,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巴尼警察大学、新贝尔格莱德的热电厂等目标也被摧毁。4月8日,北约以南联盟利用电视台和电台宣传「仇恨」和「谎言」为由空袭了南联盟电视塔和广播电台。

从3月23日到4月8日,这一阶段,北约主要通过发射海基、空基巡航导弹和投掷精确制导炸弹等方式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另外,北约不断提高飞机每轮架次,从每轮出动150架次逐步增加到了600多架次。除此之外,北约空袭范围也从打击南联盟44°N以南,扩大至南联盟全境。

截至1999年4月12日,北约已经十余次增加兵力,航空母舰从2艘增至3艘,整体舰船已经增加至了30多艘。飞机也增加至800余架。投入到战场的兵力也比一开始增加了将近1倍。针对北约这一段时间持续增加的空袭火力,南联盟采取在顶住北约空袭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军队有生力量,延长战争时间,挫败北约速战速决的策略。

另外,南联盟在顶住北约攻击的同时,迅速围剿「科索沃解放军」,并取得了成功。于4月6日,南联盟宣布停止了对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人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并提出了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三点建议」,还与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人温和派领导人举行了对话。

4月13日,北约举行外长会议,决定继续增加兵力和火力,持续向南联盟进行不间断的高强度的空中打击。并在波黑、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继续增派地面部队,切断南联盟与外交的交通通道,彻底封锁南联盟,以达到削弱南联盟军事力量的目的。次日,北约继续轰炸南联盟的军事设施、桥梁、通讯设施和电视转播塔。到15日这两天,北约摧毁了2座桥梁,2座塞尔维亚电视发射塔。另外,贝尔格莱德附近的潘切沃工业园区也遭到了袭击,一家炼油厂和一家制氮厂的油库遭到轰炸,诺维萨德的一家炼油厂被4枚导弹袭击。

北约于4月17日轰炸了斯梅代雷洪的一座大桥,这是北约空袭以来被炸的第五座多瑙河桥梁,导致沿河的国际驳船运输中断。位于贝尔格莱德北部70公里的诺维萨德的两座桥梁也被摧毁。同时被摧毁的还有位于贝尔格莱德北部50公里的贝斯卡的两座桥梁,以及位于贝尔格莱德西北170公里的博戈热瓦的一座铁路桥。北约向位于贝尔格莱德东南50公里处的多瑙河上的一座大桥投下了两枚炸弹,导致斯梅代雷洪和科维那两座城市的交通中断。成千上万的贝尔格莱德市民和一些知名的文艺工作者在跨越萨瓦河和多瑙河的大桥上举行了通宵的音乐会,以示对北约的抗议,并用「人体盾牌」来保护桥梁。

4月22日,北约发起新一轮空袭,位于贝尔格莱德新区萨瓦河左岸的前南共联盟中央大厦、电视台总部和20多家大公司的总部都已经遭到了轰炸。次日,塞尔维亚电视台大楼被北约轰炸成废墟,有10余人丧生,20多人受伤。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在布鲁塞尔举行新闻发布会,认为北约针对塞尔维亚电视台大楼的轰炸是一种蓄意屠杀行为。4月24日,贝尔格莱德市政府暂停在市中心共和国广场举行的《歌声支持我们》为主题的抗议北约空袭音乐会一天,为在塞尔维亚电视台轰炸中死去的新闻工作者默哀。

在战争开始的前20天里,南联盟一共击落了北约飞机18架,拦截巡航导弹80多枚,俘获了3名北约飞行员和3名美国士兵。

1999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馆舍严重破坏,三名记者罹难,二十多人受伤的极为严重的后果。消息传来,引起了中国人民愤慨。中国政府声明所严正指出,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是对国际法的肆意践踏。为此中国政府予以强烈谴责,时任美国总统柯林顿等政要一开始表述遗憾,后改为道歉赔偿。

南联盟在向北约提出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三点建议」之后,为了进一步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4月22日,南联盟接受俄罗斯的建议,在北约停止轰炸的前提下,允许联合国派兵进入科索沃。5月2日,南联盟还释放了3名被俘的美军士兵。

5月初,北约针对南联盟的发电厂发起了袭击,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软炸弹,即石墨炸弹。这次轰炸导致了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大部分断电,曾一度中断了电视台和电台的节目播出,甚至导致了一些地方出现了断水的问题。这让塞尔维亚的平民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干扰。

5月份,除了8、9两天外,北约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空袭,大部分日出动量达到了600架次,其中5月31日,日出动量达到了800架次。这一阶段,北约持续向战区增加兵力。美国2次共增派了244架飞机、800人地面部队。法国增加22架飞机,英国和德国分别增加了1900人和1600人的地面部队。截至6月8日,北约在科索沃战区部署的船舰达到了55艘,各类飞机达到了1200架。5月10日,南联盟宣布开始从科索沃地区撤出了部分军警力量,并表示愿意接受8国外长框架协议,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举行政治谈判。

北约为了加强外交调停的力度,进一步强化与中国的沟通,多次向中国通报科索沃问题和平解决的进展情况,并派遣德国特使与中国商量,以期中国能够在和平解决科索沃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法国的总统、外长和美国副国务卿去俄国进行磋商。最后,北约也派遣军事代表与南联盟直接会谈。6月5、6、9三日,北约驻马其顿快反部队司令与南联盟军副总参谋长、南联盟驻科索沃警察司令在科索沃与马其顿边界的布拉采、库马诺沃,针对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的问题前后举行了三次会晤。最终在6月10日凌晨达成了协议。

1999年6月19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宣布,时任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已经满足了国际社会的要求,所以北约暂停了长达11周的针对南联盟的空袭。次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八国集团外长提交的决议草案,自此持续了78天的科索沃战争基本结束了。6月12日,以联合国名义组织的「科索沃国际和平执行部队」(KFOR)开始进驻科索沃。6月20日,南联盟驻科索沃的军警部队全部撤出,北约正式宣布停止了对南联盟的轰炸。

面对北约的轰炸,南联盟的战略目标是坚决抵挡北约的空袭,并尽可能地保留战争资源,打破敌人的快速决战战略。在此阶段,南联盟采用的主要应对策略包括:在政治上,进行广泛的战争动员,激励军民士气,实现全国团结抗战,并维持社会稳定。在军事上,利用现有武器装备,借助复杂的地理环境,实行”隐藏中打击、抵抗结合、游击防空”等多样化、主动性的独特战术,与敌人进行周旋。例如,南联盟将军事人员和装备从军事设施中分批撤离,化整为零,躲藏在农场、民宅或谷仓等地方。为应对北约50多颗卫星的侦察,南联盟设置假面具热源、改变目标外部特征信号等方式迷惑干扰北约导弹的红外制导系统。

「空中制胜论」由义大利军事家杜黑于1921年系统提出,该理论认为夺得制空权就是胜利,空中战场是决定战场,且空军能够单独完成作战任务。一开始该理论未受到重视,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重视,比如德国就建立了一支十分强大的空军。苏联等少数国家不认同「空中制胜论」。二战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空中制胜论」陷入低迷期,尤其是美国长达3年多空袭并未使越南屈服。后来,随着航天器的不断发展,该理论又被重视起来。

科索沃战争是自「空中制胜论」提出以来首场只依靠空中力量取胜的战役。北约确定了以空袭为主的战略之后,不断集结空中力量,组建了以美国空军为主的多国兵力,形成了决定性的空中力量优势。美军认为,迅速确立优势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先决条件。这种优势涵盖了由力量投送产生的数量优势,通过大规模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和高素质人员产生的质量优势,以及通过协调和联合形成的整体优势。在「联盟力量」作战中,北约投入了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组成了大规模、高质量、结构合理的攻击力量体系。相对于南联盟的防御力量体系,这一体系具有全面和决定性的优势。

根据北约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为期78天的轰炸中,北约一共出动了38000多架次飞机,使用各类型导弹和炸弹23000多枚。一共袭击了南联盟40多个城市的496个军事和民用目标,以及520个战术目标。南联盟军队死亡1800多人,伤5000多人。另外,还有200多万人失去生活来源。

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声称基本实现了预定的作战目标,仅损失2架战机和15架无人飞机。没有人员伤亡。而根据1999年6月14日南联盟军方公布的战果显示:北约损失了包括两架F-117A在内的36架飞机,有效拦截了42枚巡航导弹。

根据八国集团协议规定: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地区,允许科索沃难民返回,并允许国际维和部队在科索沃驻扎,还在联合国的监督下,科索沃成立一个临时政府等。

在科索沃战争中,通信对抗十分重要。北约军队在一开始的几次空袭中,一直针对南联盟的指挥控制中心轰炸。另外。E-2「鹰眼」舰载预警机在防空武器射程之外执行任务,充当了观察塔、指挥所和通信中心的角色。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随空袭机群突击,但通常保持一定的距离,对敌方雷达和C3I系统施加强大的电磁干扰,支持本方的攻击机群。这种飞机除了装有电子侦察干扰设备,还装载反辐射导弹,如果需要,可以直接对电磁辐射源发起攻击。EC-130H「罗盘呼叫」是从C-130「大力士」运输机改装而成的C3I对抗飞机,其机舱宽敞,适合装载各种电子战设备,专门对敌通信和指挥控制系统施加高功率的干扰。美军还有EF-111A电子战飞机,UH-60A「快定」通信对抗直升机,F-16D「野鼬鼠」电子战飞机等。像F-117A「夜鹰」隐形战斗机,B-2隐形轰炸机本身就有电子战功能。其他参与空袭的飞机也可以加挂电子战干扰吊舱。

所以,在科索沃战争一开始,中国《人民日报》驻南联盟记者就无法把北约空袭的消息发送到国内,就是因为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通信对抗,导致了南联盟通讯暂时中断。

早在科索沃战争开始之前,欧盟就着手通过经济封锁削弱南联盟的后勤基础。首先,欧盟禁止向南联盟出口货物、劳务输出以及可能帮助南联盟修复空袭带来破坏的技术。同时,还禁止欧盟企业去南联盟投资,所有的贸易优惠政策都被取消。另外,罗马尼亚禁止向南联盟出售或输出原油以及石油制品。同时,在以北约为首的阻挠下,南联盟一直难以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贷款,同时也阻挠俄罗斯给予南联盟实际性的支援。在科索沃战争开始后,北约空袭范围逐渐扩大,通过攻打炼油厂、石油储存库、交通干线、桥梁等具有后勤功能的设施,来削弱南联盟的后勤保障。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有众多运营多年的军事后勤保障基地,另外还拥有强大的后勤战略投送能力,每天能够将数百吨的导弹和炸弹送到义大利空军基地。除此之外,北约还拥有先进的空中加油技术,可以极大增加战斗机的航程、扩大作战半径。当北约战机作战次数达到了12000架次时,空中加油约占了三分之一。

科索沃战争发生后,西方媒体严格把控媒体,确保符合军方利益的新闻报道全面展开。首先美国、英国等国家政府、国防部的新闻记者招待会每天都开6-7个小时,确保让记者疲于奔命,没有多余精力核查信息。另外,北约还会提供大量信息供记者筛选,同时还掺杂着许多无法核实的信息,比如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领导人鲁戈瓦被杀的假消息等。同时,北约还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CNN直播各国军方发布会,将北约军事宣传散播到世界各地。除此之外,西方媒体大篇幅报道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悲惨生活,故意忽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塞尔维亚人。最后,北约通过炸毁南联盟传媒通信设备,将南联盟宣传通道给掐断。

这次战争是战后以来在一次战役中集中使用高技术武器最多的一次,几乎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高精尖武器的装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A-6B电子战飞机,F-117A隐形战斗机,AH-64A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幻影系列战斗机,B-2隐形轰炸机、SUU-「/B集束炸弹,AGM-154空地导弹、AGM-130空地炸弹,英国潜艇携载的巡航导弹,美国的电磁脉冲炸弹、石墨炸弹,国际禁用的集束炸弹以及空投的通信干扰机和无线电定位仪等均是首次投入作战使用。据称美国新研制的电磁脉冲炸弹在爆炸后能产生一种电脉冲,类似于核爆炸发出的电磁波,对电子设备的破坏力极强,其威力介于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之间,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场空袭真正成了新型武器装备的试验场。

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引发了对各类飞机、导弹、舰艇、汽车、武器、军用装备及技术设备的需求。这同时也涉及到了军人和难民的生活用品,如食物、衣物、日用品和医疗资源。这些物资的主要来源是美国,这会促使美国相应的工业部门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从而创建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也刺激了美国的军火工业、钢铁工业以及传统加工业的发展。

科索沃战争为美国推行北约任务全球化奠定了基础。此前,美国的北约任务全球化一直遭到欧洲北约成员反对。经过科索沃战争之后,欧洲北约成员国不再坚持反对。

欧盟成员国原本期待能独立处理欧洲事务,但在科索沃战争中并未表现活跃,只在战后负责出资重建工作。战后,欧盟成员国深入总结并检讨,在此基础上对科索沃战争作出多方面的反应,其中明显且直接的行动包括推动欧洲的政治军事一体化,以及建设共同防务体系。此后,欧盟在安全和防务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员国如法国、英国、德国、义大利和西班牙积极进行会晤和磋商,为欧洲共同防务的构建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在1999年年12月的赫尔辛基召开的欧洲理事会上,欧盟共同防务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报告」,并决定在2003年前组建一支由5-6万人组成,有能力在60天内完成部署,至少能维持1年的行动的军事力量。同时,欧盟理事会内部也将建立新的政治和军事机构,包括一个常设政治与安全委员会和一个由各成员国武装力量参谋长代表组成的军事委员会和军事参谋部。

随着北约军队的进驻,科索沃变成了暴力和恐怖活动的场所。1999年7月,21名塞尔维亚农民在田间工作时被杀。在首都普里什蒂纳,8月1日发生了一起针对塞族的爆炸事件,此后还发生了多起针对塞族的集体屠杀事件。据南联盟外交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999年6月12日至2000年1月13日,共发生了368起恐怖活动,其中3636起针对塞族人和黑山人,导致68人失踪(其中589人为塞族人和黑山人),793人死亡(其中648人为塞族人和黑山人),61人残疾。同时,这些事件也造成了大量的物质损失,超过50000间房屋被焚毁。法国《新观察家报》也指出,南联盟军队离开科索沃一年多后,那里依然充满恐怖,由于种族因素,每周有3-4人死亡,但情况变成了阿尔巴尼亚人在杀塞族人。科索沃战争后,由西方耗资2500万美元支持的南政府反对派经常聚众闹事和从事各种破坏活动,致使南联盟局势一直动荡不定。关于科索沃的最终归属问题仍然是一个悬案,虽然联合国的所有有关决议和西方大国的各种官方声明都声称科索沃是南联盟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它重归南联盟管辖却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西方资助的南政府反对派以250万美元的资金进行各种抗议和破坏活动,导致南联盟的局势持续不稳。南联盟的经济已处于崩溃边缘。自1999年5月31日联合国对其实施全面制裁以来,南联盟的国内生产总值快速下降了60%,工业生产减少了60%,就业人口减少了62%,到1997年,失业人口达到了759000人,占全国劳动人口的52.6%。科索沃战争对南联盟造成的物质损失高达296亿美元。另外,南联盟内的黑山共和国也开始谋求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并于2006年独立。科索沃于当地时间2008年2月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并在国际上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可。

科索沃战争后,俄罗斯境内地方分裂主义抬头。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俄罗斯境内车臣等共和国赞扬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俄罗斯国土的完整性面临极大的考验。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难以修复,因为科索沃战争表明北约仍旧采取不断东扩的行动,没有给俄罗斯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空间和实际利益,北约的势力正在向俄罗斯边境蔓延。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但科索沃战争表明,向多极化的主要趋势并未改变,而且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意愿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虽然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失衡,但美国仍无法独霸世界。因为面对像南联盟这样的小国,美国等13个国家进行了78天的高科技战争,也未能完全取得成功。科索沃战争说明了联合国能力有限,权威不足的缺陷,但不可否认在处理国际安全事务中它仍被大多数国家所认可。联合国地位虽然受到了严重挑战,但仍然是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构。同时,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依旧被多数国家认可,美国试图用其他机制取而代之的计划难以实现。

科索沃战争后,全球的分裂活动加剧,一些分裂势力发现只要向英美等国家投靠,就可能达到分裂的目的。比如黑山独立建国。另外,科索沃战争也引起了新一轮国家军事装备竞赛,因为军事装备落后,任何国家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南联盟。

科索沃战争后,作战原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战争突然性增大,虽然根据北约战前的舆论宣传,人们可以推出北约准确的开战时间。但北约利用远距离快速机动、远程导弹突击和隐形技术让战场的不可预知性增强。另外,进一步凸显集中火力原则。在科索沃战争初期的20天内,北约发射了数百枚巡航导弹。对于一个目标,可能会动用多达数十架的飞机进行攻击,以保证目标被摧毁。在面对北约强大的空中打击时,南军快速集中防空火力,对北约飞机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的侦察预测、指挥协调和目标打击均极为精确。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已经成为高技术战争的基本攻击手段,以前的地毯式轰炸已被精确打击取代。

北约对南战争标志着联合作战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北约的作战力量由空中、地面、海上和太空部队组成,各军种的武器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地区和同一目标实施联合攻击,作战行动的一体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联合作战已经成为发挥分散配置的各种兵力兵器的整体威力、取得和保持战争主动权的关键。另外,科索沃战争也让世界各国对于军队信息化越发重视,因为取得信息优势是现代战争获得主动权并赢得胜利的关键。

2009年5月7日,贝尔格莱德市政府在中国驻南联盟被炸大使馆旧址前竖立纪念碑,缅怀在北约轰炸中牺牲的中国烈士。后来,该旧址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大厦。每年清明节,都有中国人和塞尔维亚人前往此处凭吊3位牺牲的中国烈士。

8月30日是强迫失踪受害者国际日,亦称国际强迫失踪日或国际失踪者日,当地时间2021年8月30日,科索沃地区普里什蒂纳,志愿者摆放人形纸板,纪念在科索沃战争中失踪的大约1700名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

塞尔维亚多年来都在3月24日举行仪式悼念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遇难者。2014年3月24日,塞尔维亚各地当天展开一系列的悼念活动,多所学校停课。塞尔维亚政府高层官员参观了一些空袭旧址,并为遇难者献上花圈。2023年3月24日,塞尔维亚多地也举行纪念活动以悼念遇难者。而由塞尔维亚政府组织的全国性的纪念活动于当晚在塞尔维亚北部城市松博尔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