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一门本科专业,属于地质学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古生物学专业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固体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阐明地球的物质组成、揭示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探讨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历史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专业,主要通过化石和古老生命痕迹进行生物学研究、探讨古代生命的特征和演化历史、讨论重大的生命起源和生物绝灭与复苏事件、探索地球演化历史和环境变化。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古生物学与生物进化学、古地理与古环境学、化石能源、化石保护与自然类博物馆及相关领域研究或管理工作。

古生物学

1986年,教育部发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及毕业生使用方向介绍》,设置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代码为理科0604。

1993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1993年7月颁布)》,其中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名称不变,专业代码变更为070603,属地质学类。

1997年,中国进行了古生物本科专业目录调整,高校暂停对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专业的招生。即使有院校保留下来了专业,也很少招满人,造成了一段时期”青黄不接”的状况。人才上的断档影响了学科发展,甚至波及了专业教育的延续。而据合肥工业大学教授贾志海介绍,北京大学于2010年恢复古生物学专业。目前,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开设有本科古生物专业,其中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古生物学院,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仅以古生物学命名的专业学院。但该专业的总体招生数量很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每年该专业本科生人数在10名以内,沈阳师范大学具体招生规模尚不清楚。

教育部在2020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将古生物学从地质学中分离出来,单设为一个专业,为理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70904T,属地质学类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

2023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发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目录是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基础上,增补近年来批准增设、列入目录的新专业,将古生物学专业被归为地质学类。

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古生物学、生物学和地质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在古生物学、地质学和生物学领域继续深造,或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博物馆以及能源、地质矿产、环境、海洋等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依据上述基本培养目标,各高校应结合学校所在或所服务的区域、行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开展人才需求深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类型的不同,在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或职业型等多种办学类型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培养规格,制定相应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目标的描述应具体、明确、可行;对培养目标必须定期评估,并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古生物学专业内涵和外延拓展的需要及时进行修订。

该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与古生物学专业相关的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系统掌握古生物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系统掌握化石的采集、处理、观察,化石及其保存信息的获取与表达(照相、描述与统计),以及地层剖面的测制与描述等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初步掌握古生物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古生物学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古生物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认识古生物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的基本内容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加工和应用古生物学及相关信息。

除此之外,还需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表达、交流和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上述知识与技能要求的基础上,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业知识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应结合学科特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建立个个性化教学培养方案,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古生物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属于地质学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包含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两大类,其中,专业基础知识是指从事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地质学应用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如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地史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指系统的地球科学理论知识,主要体现在所设置的各专业课程中,它们应反映学科前沿研究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方法,培养学生地球系统科学观,认识地球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全球性等特点。

古生物学

参考资料

主要包括专业类室内实验与课间实习、野外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各高校可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安排和调整。

参考资料

基本内容包括常用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化石的处理方法、化石的类型与保存、主要古生物类群(藻类、原生动物、海绵、珊瑚、三叶虫、甲壳动物、昆虫、腹足动物、双壳动物、头足动物、腕足动物、笔石、鱼形动物、四足动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的形态学基本特征和代表属及其地质时代等。

教学环节包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地质学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时间有保证,措施得力,效果较好,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符合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野外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须按规定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各高校可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安排和调整。

古生物学专业学士本科毕业后,可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专业有古生物学与地质学(专业代码070903),研究方向有微体古生物学、演化生物学、古生态环境学等。

古生物学

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及教辅人员等相关工作,或在古生物及其它自然类博物馆、国家及省市自然保护区及地质公园的从事科研或管理人员;自然资源行政部门化石管理人员;石油、煤炭及地质调查等部门的研究及实验人员;各类文化传媒机构专业人员等,也可报考北京市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等国家公务员单位。

古生物学专业的教师队伍中包括专任老师,兼职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专任教师须通过岗前培训,并且专任老师中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并且专任全职教师应不少于6人,在20名学生基础上,每增加10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业教师。兼职教师人数不超过专任全职教师总数的1/4。35岁以下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和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人数应在合理范围内。

对于古生物学专业,学院需配备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承担本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应符合教育部要求的岗位资格,主要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应有合理的比例,建议比例关系为1:2:2:1。

古生物学专业的教师队伍应具有高度的师德学风,并且爱岗敬业。任课老师须具有接受过古生物学学科教育的背景,熟练掌握古生物学以及地质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地开展课程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的学涯、生涯规划提供必要的指导,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主动承担起教学任务,忠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和实践活动中,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时,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实效。在进行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时,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积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新教学内容,积极用科研带动教学,主动接受教学检查与评估。

教师发展需完善教师发展的机制、制度、标准。教师发展的机制包括教学研讨、建立基层教学组织、集体备课、老教师传帮带、教学难点重点研讨等。建立高效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技能,传承学校优良教学传统。教师发展的制度包括实施教师上岗资格、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青年教师任课试讲、岗前培训、教师教学基本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和教学检查制度,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教学导师制度。教师发展的标准包括明确教师上岗资格和考核标准,并且加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古生物学专业所在院校应具备基本的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视听室等各类功能教室,能够满足不同形式的教学需要,各种教室应有较高的利用率,普通教室和部分多媒体教室原则上应向学生开放。

古生物学专业所在院校可以通过网站或者手册等形式,提出关于古生物学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其中包括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等基本教学信息。

学校和院系公共图书馆需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中外文期刊、各类资料、数字化资源,并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以满足教师和学生借用的需要。学校需提供主要的数据库、数字化专业文献资源以及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并提供使用指导。学校需要提供必要的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图书资料,每种电子图书按1册图书计算,生均专业图书量不少于50册,生均年专业图书进书量不少于2册并提供使用指导。学校需提供一定数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课程网站。

基础课程实验室和专业课程实验室应能满足教学要求,普通实验仪器应做到人手1台,贵重或特殊的实验仪器也应让学生有观摩甚至操作的机会。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设置若干个实验,编制实验教学大纲并有实验员管理和辅助教学实验工作。

实验室须具备充足而典型的各大类化石教学标本,包括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原生生物和植物等化石标本及薄片,具备的生物显微镜、体视镜和化石处理设备的数量不低于每次实验的学生人数。专业教学实验室人均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学校须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且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标本与设备。实验室须具备专用的化石标本、显微镜储藏柜和化石处理、标本观察台。实验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需求,同时学校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以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实验室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及网络走线等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室消防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应急处理预案。

教学经费(教学标本补充、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与维护、图书资料购置、教学实验与野外实习、教学研究差旅和网站建设与维护等费用)的投入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生均年教学运行费不低于教育部相关要求,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新开办的古生物学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教育部相关规定。平均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总值不低于设备总值的20%。专业年均仪器设备维护费不低于仪器设备总值的1%,或总额不低于2万元。

古生物学专业所在院校应逐步建立教学质量激励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质量奖励和惩罚两个方面。一方面须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对优秀教师、教学成果、各级各类比赛获奖等进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良性循环;通过对教学事故处理、教师晋升职称采取一票否决等措施,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确保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该专业所在院校必须建立有效的毕业生就业、升学后跟踪调查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代教育办学基本方针。学校须采用多种途径定期或不定期跟踪调查毕业生工作情况及升学后的学习情况,广泛收集信息,并以此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招生计划等的参考依据。

在严格执行该专业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条件,提出高于国家标准的该专业建设发展和持续改进计划和方案,及时跟踪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根据古生物学的内涵和功能变化及社会、学科需求变化,及时修改、调整和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与其他学科专业间的交叉培养新机制的建立,健全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推动专业建设的持续稳步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