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于民

问政于民,就是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听取普通百姓建议和意见,以使政府的政策更加暖人心,合民意,有效果。这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呈现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不少地方、单位和部门把这「三问」作为一个重要理念予以始终坚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扎实付诸实践,不仅使活动向纵深推进,更在深入人心中赢得民心。」

问政于民

近年来,各种社会矛盾不断表现出来,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意的重要性对党和政府来说不言而喻。很多部门都顺从时代的民意需求,纷纷开门立法、征求民意,但也常常走入相似的误区:重征求轻公开,重形式轻规范,「虎头蛇尾」,让民众的期待一次次在模糊中落空或在不知所以中淡漠,削弱了民众的表达欲望,削弱了问政于民意见征求这一善政的基础。

成千上万的民众之所以有表达欲望,就是期待自己的表达能够影响政策和法律制度的最终制定,就是期待在文明社会里的公民不再人微言轻,而这种期待却往往得不到满足。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问政于民」要公开透明,在程序上保证公众能清晰看到民意的真面目,最终笃信「民意影响建设」的逻辑。

1、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每年的特别时间,中央以及地方领导会采用网络或者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听取百姓意见。这就是「问政于民」的体现。

2、传统问政形式

南京市举行具有民意调查功能的2010年新春贺卡首发仪式,既向市民表达了温馨的节日问候,也通过发放贺卡「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有关部门将收集市民意见并形成专项报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及全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这的确是一项温暖民心的举措。

3、网络问政于民

问计与民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但是怎么真正的做到问计于民,关注民声,了解民意呢?关键在于「办」,在于「实」,这就得对网友有感情,把网友当朋友,网友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网友的难当作自己的难。不仅在网络现场对话中想着网友,语言诚恳,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在网络之外时时想着网友提出的问题,重视他们的建议,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能够采纳的建议及时实施,不能解决的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予以解释。网络互动关键是网后互动,只有把网友的所需所求放在心上,想方设法为网友排忧解难,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与民才能落到实处,官与民的距离才能缩小。如果是网络对话「实」,网外办理「虚」,「虎头蛇尾」此种与网友面对面就会流于形式。

在一个日益成型的公民社会中,在一个更加日益人员强调官民互动的社会中,相关部门「问政于民」更应顺应民意,把民意纳入到也容易热决策的整个过程中,降低决策成本,提高政府公信力。惟有如此,才能减少摩擦,增进社会和谐,让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地投身于社会建设中去。

「问政热一热零予以距离」效果好天通苑不好,检验标准就由于投入是一一个字「一天呀实」一。实实在在听民意,实实在在解难题,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衢州市委重视网友一页页的意见进行反馈,件件有着落,正是「问政零距离」的效果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