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

汉源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雅安市下辖县,位于大渡河中游,四川省雅安市西南部,总面积2215.3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汉源县户籍人口315957人。

汉源县居横断山脉北段东缘,是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河流属岷江流域的大渡河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最大相对高差3471米,汉源县古名笮都,属蜀国,先后为蜀郡、雅州,总管府、黎州、严道县、清溪县所辖,民国3年(1914年),因清溪县与贵州省的青溪县同名同音,复改名汉源县。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3月23日,人民解放军到达汉源,建立县人民政府于九襄镇。1950年3月汉源解放,1952年10月,县政府驻地迁富林。1955年10月,汉源县属四川省雅安地区。2000年12月撤地设市,汉源县隶属四川省雅安市。截至2023年8月,辖21个乡镇(5个少数民族乡),现有行政村108个,社区15个。

汉源县

截至2022年,汉源县地区生产总值1342942万元,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5%、21.9%、42.6%。汉源县产业基地形成以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黄果柑、金花梨、伏季水果五大水果基地,早春、秋延、高山三大蔬菜基地,花椒、核桃两大干果基地为主的「532」特色产业基地。汉源县境内有1条铁路,2条高速,2条国线,1条省线。

汉源县的「富林文化」「狮子山文化」享誉中外,「麦坪遗址」「桃坪遗址」相继成为近年来考古重大发现;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乐西抗战公路被誉为「血肉铸成的长路」。汉源县内有汉源彩塑、汉源涂家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茶马古道、清溪文庙等文物保护单位。县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4个、示范村8个。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汉源县古名笮都,属蜀国,汉源之名源于隋仁寿四年(604年)以汉源之名于今九襄镇置汉源县。又有汉源县志历史沿革记载,隋仁寿二年(602年)平夷獠,以汉川水(今流沙河)为名置汉源镇。四年(604年)升汉源县。

汉源县古代名为笮都,属蜀国。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国设蜀郡,属蜀郡管辖。建置从汉朝开始,汉朝承袭秦朝制度,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设置一都尉,十多个县,笮都为笮都县,隶蜀郡。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撤沈犁郡入蜀郡。东汉中平六年(189年),改蜀郡为汉嘉郡。以后历代在此设郡、州、县等。

隋仁寿四年(604年),以汉源的名字在今九襄镇设置汉源县。

唐初时期,推行州县二级制。高祖武德元年(618)改临邛郡为雅州,管辖十六县,汉源县隶之,武德九年(626)时废登州,汉源、阳山二县属于雅州,台登还甾州。太宗贞观元年(627)起,整理地方政区,分全国为十道,用道辖州、县,并在要冲之地设置总管府(后改都督府)来治理,天宝元年(742),改黎州为洪源郡,继改汉源郡,改阳山县为通望县,并把飞越县并入汉源县。五代时期前蜀王建(907~965),仍设置为黎州,辖汉源、通望二县。后蜀国(943)孟知祥废黎州,汉源、通望二县隶属于雅州永平军节度使。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设置黎州汉源郡,辖属不变。真宗咸平四年(1001),划四川地区为益、利、梓、夔四路,黎州汉源郡隶益州路。仁宗庆历六年(1046),通望县并入汉源县。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蒙古军入蜀国,攻雅州,宋将赵顺举黎、雅二州投降。

元代开地方行省制度,省以下辖路、府、州、县,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割黎、雅二州属吐蕃招讨司,继改为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宣抚司,隶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府、司治严道县(今雅安市中区),隶陕西四川行中书省,黎州只辖汉源一县。直至元二十五年(1288),设黎州长官司,仍隶吐蕃招讨司。元末(1361~1371),明玉珍及其子明升占据蜀国,建立大夏政权,黎州归入其治。

明朝时为黎州安抚司,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称清溪县。嘉庆七年(1802),清溪隶建昌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建昌道为上川南道,清溪县隶之。

民国3年(1914年),因清溪县与贵州省的青溪县同名同音,复改名汉源县。19年(1930),废道尹制,汉源直隶四川省。24年(1935)划四川为十八个行政督察区,汉源属第十七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驻雅安。28年(1939)1月建立西康省,汉源县隶之。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西康省通电起义,汉源县响应。1950年3月汉源解放,县城由清溪迁至九襄,属西康省雅安专区。1952年10月,县政府驻地迁富林。1955年10月,西康省并入四川省,汉源县属四川省雅安地区。2000年12月撤地设市,汉源县隶属四川省雅安市。

汉源县位于大渡河中游,四川省雅安市西南部,地处攀西阳光之旅门户地带,与凉山、甘孜、乐山、眉山两州两市交界,地理坐标东经102°16′-103°00′,北纬29°05′-29°43′。居横断山脉北段东缘,是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为宁、雅、康三属的交通孔道。全境东西长71.4公里,南北宽70.1公里。东邻乐山市金口河区和眉山市洪雅县,南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县,西靠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和雅安市石棉县,北接雅安市荥经县,面积2215.34平方千米。

汉源县

汉源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高地寒冷,河谷炎热,雨量偏少且不均,气候垂直变化大,海拔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海拔1200米以下的河谷平坝区,年平均气温16℃以上。如富林镇(784米)为17.9℃,九襄镇(1055米)为16.7℃。海拔1200-1500米的中山区,年平均气温13-16℃。1500-1800米的中山区为11-13℃,1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区低于11℃,年均气温22℃,无霜期300天,汉源县年均降雨量是全地区最低值,仅741.8毫米,其中河谷区东南部在750毫米以上,西北部在750毫米以下,四周山区,随地势增高气流上升,降水均比谷地多,但超过海拔二千米的山区,由于水汽已大量消耗,降水量反而减少。万里、河南、片马是县内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的三个多雨中心,县内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降水集中在5月至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尤以7、8两月最多。冬半年(11至次年4月)十分干旱,被誉为「攀西阳光第一城」。

汉源县境内地层,除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缺失外,其余各系均有出露,特别是古生界发育良好.古生界海相及中生界陆相地层广泛分布。其中震旦系在扇子山、泥巴山、核眺坪、鸡冠山、楠木坪、团宝山、河南乡、乌斯河等地都有出露,主要为早震旦纪普通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寒武系分布于青富乡火场坝、双溪乡石渣沟以及团宝山、轿顶山、帽壳山一带,为一套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厚170-500余米。奥陶系主要分布于轿顶山至帽壳山、火场坝以及泥巴山至三交乡一带,此外林罗沟和片马乡也有分布,为一套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厚110-580余米。志留系主要分布在三交乡、泥巴山、轿顶山至帽壳山、泥美乡、片马乡等处,其中龙马溪组岩相稳定,为一套半深海相笔石页岩问夹粉砂岩、泥灰岩,厚40-140余米。二迭系分布于泥巴山、建黎乡、火场坝、轿顶山、帽壳山以及富泉、白岩、桂贤、万工等乡一带,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宣威组均有出露,其中梁山组为一套滨海沼泽相碎屑岩,厚约10余米,泥巴山一带以石英砂岩为主,底部带有砾岩层。三迭系在县内主要是须家河组,为一套陆相含煤碎屑岩,厚10-240余米。侏罗系分布于建黎、宜东、三交、梨园、后域、河西、桂贤等乡,以暗紫红色、紫红色粉砂质和钙质岩为主。第三系仅发育上新统昔格达组,多零星分布在较低的谷坡上。沿大渡河两岸的万工、大树以及沿流沙河两岸的富林、白岩、富春、唐家、九襄、富庄等乡有小片分布,上部为褐黄色的粘土层和粉砂、粗砂层,层理清晰。第四系主要是冲积、洪积和冰水堆积等类型。沿大渡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沟谷岸边呈阶地分布,由砾石(或角砾)、粘土、亚粘土组成,厚度不一,多为半胶结结构。

汉源县处于不同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位于川滇南北的构造带的北段。是地壳运动强烈的地区之一,北部靠近「龙门山褶断带」,东部紧邻「四川中台拗带」,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大相岭构造带是县内地质构造的主体,是歹」字形构造体系,主要由金坪断裂、保新厂-凰仪断裂和宜东向斜、大相岭背斜组成,走向北西40度,宽15-25公里,贯穿县境并延伸县外。县内经向构造体系主要为九襄断裂,北起泥巴山垭口,经清溪、九襄、唐家向南延伸,受大相岭构造带的影响而南东偏转,长30公里以上。大部分为第四系掩盖,两侧还有小断裂发育。此外还有径向构造体系,主要为九襄断裂,北起泥巴山垭口,经清溪、九襄、唐家向南延伸,受大相岭构造带的影响而南东偏转,长30公里以上,大部分为第四系掩盖。华夏系与新华夏系构造主要分为七百步断裂、七百步背斜、铅锌厂断裂、冷桶山向斜等。

汉源县

汉源县地处横断山脉北段东缘,为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势周高中低,四周高山环绕,内侧向大渡河、流沙河谷地倾斜深陷,依次分布着中山、低山和河谷。中山切割较深,山势陡峻,沟谷纵横;低山切割较浅,坡度缓和;河谷以大渡河、流沙河为主,大部为古河床阶地和缓坡台地,宽谷与峡谷相同,小块平地错落其间。地貌以山地为主,从形态看,高山、中山、低山、丘陵、河谷阶地种类较多。从成因看,褶曲构造、断层构造、流水、岩溶、重力、冰川等地貌,样样俱全,可划分为中部河谷堆积地貌和四周剥蚀、锓蚀构造中山、高山两大类型。全县地貌轮廓,在白垩纪末燕山运动后期已基本形成。从海拔高度看,3000米以上山峰主要在西部和北部,东部、南部山峰多在3000米以下,流沙河向东南流,入大渡河后东流出境。全县最高峰马鞍山海拔4021米,最低点永利乡大渡河出境岸边海拔550米,相对高差3471米。汉源县的主要山体有大相岭、蓑衣岭、飞越岭和小相岭。

汉源县

汉源县河流属岷江流域的大渡河水系。大渡河自西向东横穿县境南部,因全县地势南、北两方较高,两岸河谷向大渡河对称倾斜,所以大渡河在县内的大小支流,都沿相反的方向注入干流,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4条,还有94条河沟及1753条冲沟纵横分布在县境之内。天然湖泊不多,积水面积较小,有」龙池夜月」、「七星抱月」、长海子、三合塘。泉眼较多,大都为下降泉,如小沽水、冒水洞等。

汉源县河流,虽以大渡河为主千,形成统一水系,但大渡河在汉源县境的河段仅占全长的7.5%,流域面积仅占全流域的2.4%,流经县境内河段长75.6公里,流域面积2171.5平方公里。流沙河是大渡河在汉源县境内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1134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47.5%,流沙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2.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7.25亿立方米,流经乡镇25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52.3%;且干支流在汉源境内。此外还有白沙河与黄沙河。

截至2018年,汉源县有万亩以上渠道4条(跃进堰、东大堰、香林堰、上游堰),千亩以上万亩以下渠道6条(幸福堰、前进堰、顺水堰、后山堰、伏龙堰、联合堰),中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2座,山坪塘115口,蓄水池7280口,有效灌面21.2万亩,建成农村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411处,防洪堤58公里。,全县蓄水工程少、蓄流量小,无调节能力。瀑布沟、深溪沟电站建成后,县境内上至小堡乡耍耍沟下至永利乡已形成瀑布沟、深溪沟电站的库区。瀑布沟电站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正常蓄水位850米,总库容53.9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10.56亿立方米,调节库容38.812亿立方米,具有季调节能力。深溪沟电站总装机容量66万千瓦,正常蓄水位660米,总库容3200万立方米。

瀑布沟水库,因主库区在汉源,又叫汉源湖,湖区面积84.14平方公里,湖长72公里,湖面最宽达7公里,水深最深处186米,水域面积84平方公里,最枯水位面积55平方公里,湖区容量50.64亿立方米,回水位长度85公里,是省内目前面积最大的电站水库。

汉源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土壤类型分11个土类、20个亚类、24个土属、52个土种、105个变种。汉源的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紫色岩、石灰岩、岩浆岩和第四系新老冲积物。汉源县土壤共划分6区,分别是宜东向斜紫色土区,包括宜东区的7个乡和大岭、后域、前域、西溪乡及大田乡、清溪乡的部分村共14乡(镇)、71村的海拔2200米以下的地带,占全县面积占全县面积的21.07%;大相岭西南坡石灰土、棕壤、黄棕壤区,包括建黎、双溪、万里、马烈等乡和清溪乡、丰厚乡、唐家乡、富泉乡、白岩乡、安乐乡、万工乡的部分村,共跨越12乡、38村,占全县的22.07%;大渡河河谷红壤、石灰土、水稻土区,位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大渡河及流沙河河谷地带,包括富林、河西、市荣、青富等乡和九襄镇、大田乡、丰厚乡、唐家乡、富春乡、万工乡、安乐乡、白岩乡、大树乡、桂贤乡、小堡乡的部分村,占全县的12.2%;皇木中山深切割棕壤、石灰土、山地灌丛草甸土区,包括皇木区5个乡及大树区片马、坭美两乡,占全县的21.75%;晒经中山中切割黄棕壤、石灰土区,包括料林、河南、晒经乡和桂贤乡的大维,大树乡的新沟,小堡乡的汪家等村,跨6乡,21村,占全县的10.37%;飞越岭中、高山深切割暗棕壤、灰化土区,位于汉源西北部与石棉、泸定县接壤,包括河西、大岭、后域、富乡、两河、梨园、三交乡海拔2200米以上的地带,占全县的12.54%。汉源县土壤pH值在6.0-8.0之间,土质疏松,土层肥沃,水环境质量达到了国家三类一级。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汉源县耕地11132.26公顷,园地38698.62公顷,林地143734.93公顷,草地6268.39公顷,湿地296.7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241.8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883.7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106.36公顷。

截至2015年,汉源县已发现铅锌矿、锰矿、磷矿、石灰矿等矿产资源33种。汉源县锰、钴、镍多金属矿床伴生有铜、铅、锌等矿,以轿顶山矿床储量最富。轿顶山锰、钴、镍矿,位于马烈乡境内,属海湾浅湖沉积型的锰、钴、镍多金属矿床。铅锌矿分布在县内东南部,以团宝山地带最为集中。菱镁矿在县东南分布广泛,储量丰富,以挂贤菱镁矿最著名。汉源磷矿资源丰富,富泉香树顶、安乐水桶沟储量达大型矿规模,万里椅子山、大红山及市荣葫芦岩储量达中型矿规模。汉源煤矿,多为湖相沉积型的小煤田,多为无烟煤,宜民用。主要分布于宜东、建黎、河西、大岭、安乐、市荣、料林等乡。

截至2022年,汉源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9.1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3.3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3.1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水量375.67亿立方米。总体而言,汉源是一个水资源较贫乏、旱灾较频繁的县。虽全县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96%为过境水量(主要是大渡河),县境内地表径流仅占水资源总量的4%。且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有73.64%水量集中在汛期。大渡河在永利乡白熊沟出汉源县境,多年平均流量1409立方米每秒。

汉源县乔、灌木中,能定科属种的有68科246种。其中用材林61种,果树62种,经济树26种,观赏树25种,药用树11种,其他61种,珍稀树种银杏、水杉有零星分布。境内还有楠木、香樟、云杉等珍贵树种。 

截至2018年,汉源县各类陆生野生动物有5纲、32目、71科、197种,其中,哺乳类21科54种,鸟类29科77种,爬行类5科14种,两栖类6科8种。列为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48种。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扭角羚、黑颈鹤、林麝等,二级保护动物有小熊猫、红腹角雉、黑熊等。

2012年12月,省林业厅批复同意建立四川汉源湖省级湿地公园,在汉源湖环湖路以内的区域设置为湿地公园保护区。位于汉源县和石棉县之间的省级湿地公园汉源湖,湖区面积84.14平方公里,最枯水位面积55平方公里,湖区容量50.64亿立方米,回水位长度85公里,是省内目前面积最大的电站水库。据不完全统计,汉源县能定科、属、种的野生植物有73科、166属、299种,各类陆生野生动物有5纲、32目、71科、197种,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扭角羚、黑颈鹤等,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红腹角雉、黑熊等。

汉源县

汉源县的气候灾害有干旱、大风、冰雹,暴雨、短时强降水、阵性大风、冰雹等。地貌灾害主要以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从雅安地区地质构造的分区特点,雅安地区四大地震活动单元中,只大相岭西北段是唯一相对安全区,汉源东部地区位于岩层破碎的峨眉断块区,能量容易释放,只能出现小地震,汉源县在雅安地区中,地震灾害是相对较小的,多是波及区而不易成为震中区。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汉源县震感强烈。

2009年8月6日晚11时30分,位于汉源境内的省道306线K73+000——K73+300处,发生山体高位崩滑,约90余万方的土石滑入大渡河,形成壅塞体阻塞河道,该地质灾害发生造成途经省道306线的10辆车辆不同程度受损,造成2人死亡,18人受伤,29人失踪,5人被围困(已被成功解救)。灾害还造成省道306线完全中断,造成崩滑体上游8户农户房屋被淹垮塌。

截至2022年,辖21个乡镇(5个少数民族乡),现有行政村108个,社区15个。县人民政府驻汉源县富林镇富林大道二段130号。

截至2022年年末,汉源县常住人口28.5万人,城镇人口12.5万人,城镇化率44%。全县户籍总人口315957人,其中男性161996人,女性153961人;男女性别比105:100;总户数107498户。全年出生人口2520人,出生率7.98%‰;死亡人口2848人,死亡率9.01%;人口自然增长率-1.04。汉源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5754人,占16.02%;15-59岁人口为180277人,占63.13%,低于全市占比;60岁及以上人口为59527人,占20.85%,高于全市占比,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6491人,占16.28%。

汉源县是一个以汉族和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地区,此外还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等30个民族。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该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94283人,少数民族人口为30152人,其中彝族人口数超过1万人,藏族人口数3969人,蒙古族1366人,回族100人。

汉源县境内的语言主要有汉语和彝语。

汉源人发音的规律和特点,大致分为三个方言小区即富林、九襄、宜东、清溪为一小区,发音特点是,口音轻巧,吐字清楚,并杂带有湖北方音;皇木为一小区(古为笮都夷地),尤其以岩窝沟以东的永利乡境,发音长而尾音高;大渡河以南的大树为一小区(古为邛都夷地),此区发音短而低。汉源话有20个辅音声母,比普通话少4个(n、zh、ch、sh)多了一个(ng),即将前鼻音(边音)」l「代替了后鼻音」n」,『汉源话有韵母36个,按发音口形分为四类,即开口呼13个、齐齿呼10个、合口呼9个、撮口呼4个。其发音特点是将单韵母「e」的元音取代了复韵母「ai」的发音,将「开(kai)水」读成」客(ke)水」。

汉源的彝民,通行彝、汉两种语言。在本民族的交往中多用彝语,与汉民族的交往中多用汉语。有时两种语言混合使用,各取所长。彝语的基本词汇以单音节为主,每个音节有固定的声调,在短语中有丰富的类别词。其语法的基本顺序为”主-宾-谓”,即先主词,次宾词,再动词,以及先名词后形容词的结构,修饰词一般放在被修饰词之后。如汉语的”栽树子””吃核桃””张三看守庄稼”等句,在彝语中即为”树子栽””核桃吃””张三庄稼看守”。并将动词、形容词、语助词重叠使用,以表示疑问。县内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北部次方言区。土语的中心在甘洛田坝。从语音上区分大体属于两种类型。以白彝为主的顺河、永利、马托、片马等乡为一类型。这些地方在历史上和汉族广为接触,彝语的基本词汇中汉借词的比重大,在保留彝语基本特征的同时,又按其独特的语音系统和生活需要,借用常用汉词,为彝语增添了新的成分。其特点是虚词少(没有圣乍彝语那样丰富),且较圣乍语少一套浊音前附鼻音和一套清擦鼻音及边擦音。坭美、河南等乡为另一类型,这些地方以黑彝为主,在地域和生活习惯上与普雄、越西等地有若干相似之处,圣乍土语的特点较突出,有前附鼻音和清擦音。

汉源县境内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种。汉源县境内佛寺,最早的建于唐、宋,而以明、清两代居多。民国后,全县佛寺有38座,例如崇宁寺、永兴寺、朝阳寺、万缘寺等。道教庙宇,多建于明清两代,较为著名的有城隍庙(清溪、富林、大树)、东岳庙(清溪、富庄、西溪)、三圣宫(九襄、唐家、万工、丰厚、安乐)、天后宫、玉清宫(九襄)、三宫楼(清溪、万工)、紫阳宫(唐家、富林)、辖天庙(富林、河西)、歇马庙、老太庙(大田)、祖师庙(大树)。天主教亦称罗马公教或加特力教,汉源县还成立了「汉源县天主教爱国会」,于1985年12月25日圣诞节正式开放。基督教是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新教,亦称耶苏教。二十世纪初传入汉源,设立福音堂,属雅安浸礼会管辖,解放后,基督教已无活动。

截至2022年,汉源县地区生产总值1342942万元,人均生产总值47120.77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88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9809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43966万元。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5%、21.9%、42.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121元,同比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4:29.6:48.0。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40156万元,同比增长3.3%,占 GDP 总量的55.1%。汉源县产业基地形成以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黄果柑、金花梨、伏季水果五大水果基地,早春、秋延、高山三大蔬菜基地,花椒、核桃两大干果基地为主的「532」特色产业基地440.22平方千米,产量63.44万吨,产值18.6亿元。

截至2022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2283亩,粮食总产量93091吨,畜产品产量17742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4403万元。花椒产业是汉源县农业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汉源县区域品牌已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5个,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企业28家、产品67个。樱桃、苹果、草莓、枇杷等6个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4个。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30家、家庭农场480家,其中国家级农合社3家,省级农合社9家,市级农合社9家。汉源县2022年前三季度农业经济中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91万吨,前三季度园林水果产量48.23万吨,前三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89亿元,名列全市第二,其中农业产值31.26亿元。

汉源县是四川省现代林业重点县,有「中国花椒之乡」「中国甜樱桃之乡」之称。汉源花椒栽培品种主要分为正路椒、大红袍、高脚黄和竹叶椒,其中以正路椒品质最佳,为该县栽培的当家品种,主产于大相岭泥巴山南麓。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截至2020年,汉源花椒种植面积达102.98平方千米,鲜花椒年产量2890万斤,年产值约4亿元,综合产值25亿元,品牌价值49.65亿元。

汉源甜樱桃在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中惊艳亮相,与国内外多个地区的樱桃同场竞技,斩获四项大奖,作为重点特色产业,截至2023年6月汉源县种植甜樱桃面积6万余亩,年产3万多吨。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金花梨、黄果柑和高山蔬菜等专业村108个、专业乡15个,建成五大水果、三大蔬菜、两大干果的「532」十大特色产业基地528.93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7%。全县3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同比下降1.3%;工业销售产值1377519万元,重轻工业比为13.6:1,其中电力生产、供应实现工业产值436799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5%;食品加工、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93266万元;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业实现工业产值734499万元。工业园区实现产值1176942万元,实现销售产值1123090万元,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3.6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25万平方米。

汉源县共有55家企业,集中在万里工业园区和甘溪坝工业园区。2023年1-5月,两个园区产值达38.68亿元,营收66.82亿元,税收2.84亿元。其中,万里工业园区以冶炼有色金属为主,主导产品有锌锭、铅合金等;甘溪坝工业园区以生产花椒油、挂面和水泥建材为主。

汉源县的第三产业以物流、旅游为主,雅甘凉物流中心建成投运,果岭云仓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42家,累计建成电商支撑服务企业15家、电商网点372个,覆蓋全县90%的乡镇和85%的行政村,线上交易额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30%。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54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汉源已创建「绿美新村」30个,建成「4+N」精品乡村旅游产业环线437公里,发展民宿81家。

四川汉源工业园区由瀑电汉源库区淹没影响区范围内79户工矿企业搬迁重组复建而成,2006年建园,初始规划面积3.85平方公里,分为万里工业迁建区和甘溪坝工业迁建区两个部分。其中万里工业迁建区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工产业为主,甘溪坝工业迁建区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建筑材料产业为主。2012年,被省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扩至14平方公里。其中万里工业园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甘溪坝工业园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

汉源县

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县第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省服务业企业100强、省调味品5强、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省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省最佳诚信企业等称号。截至2021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共1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15家。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调味料与食用植物油,产品包括花椒油、藤椒油、麻辣油、菜籽油等近10个品类,年产调味油2万吨,销售渠道覆蓋全国、东南亚及美国等国内外市场,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达4.87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销售收入2.69亿元,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收入2.5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92.9%。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与农户联结合作,共同建立绿色食品花椒基地6万亩,通过订单方式与当地404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拥有五丰黎红、黎红、先安香三个品牌,均通过质量、食品安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及HACCP等5合1体系认证;产品和商标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绿色食品、省质量信用等级AAA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中国川菜十佳调味品、十佳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证;获得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备案、FDA注册和美国商标注册,国内市场份额占有率约38%。

截至2022年,汉源县共有小学25所,教学点13个,在校学生1725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8所,在校学生13332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943人。全部专任教师3051人。全县有幼儿园89所,在园幼儿数11875人,教职工数1351人。汉源县先后成立九襄、富林、大树、宜东等4个小学教育集团。

截至2022年,汉源县有卫生机构265个,其中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22个。卫生技术人员2316人,其中执业医师632人,助理医师161人,注册护士1233人;病床床位1872张。其中汉源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急救、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

截至2022年,汉源县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30个,公共图书馆1个,社区书屋8个,农家书屋115个。2023年4月12日,汉源县举办「大汉雄风走进汉源」文化艺术展,展示沉雄博大的汉文化。汉源县的县级非遗工坊有汉源骅楠食品有限公司、汉源昊业科技有限公司、汉源海碗家庭农场、汉源熙格豆制品厂、汉源小铃铛艺术工作室。

汉源县文化馆被评选为2023年四川省全民艺术普及示范基地,于2011年4月落成,2015年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新馆内设观演厅、录音棚、文化活动功能厅等,群众文化活动用房面积达76.6%。

截至2022年,汉源县科技完成各类专利申请12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省、市科技项目立项4项,到位资金96万。其中「蓄电池智能再制造与循环利用项目」签约的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100余亩,可实现年收集、修复、再制造1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年产值预计达到20亿元。2023年6月28日,在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雅安市投资推介会暨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汉源县签约8个项目,签约金额达39亿元,涉及精细化工、环保新材料、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锂矿选矿等领域。

截至2022年,汉源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已达229个,体育场地面积达36.1万平方米,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1.12平方米。2010年5月,汉源县体育馆成功交付使用,场馆采用框架结构+钢网架结构的形式,全金属网架支撑、玻璃幕墙、特殊性吸声材料等,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体育馆内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房等,可容纳观众3190名,安装有先进的中央空调、比赛系统、电子音响设备。

雅安市汉源县体育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富林镇滨湖路二段,毗邻汉源湖,环境优美,场地开阔,空气质量及植被条件优越,包括体育馆和全民健身中心,是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公务、全民健身、紧急避险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运动公园。汉源县体育馆为湖北省援建项目交钥匙工程,总投资1亿元,于2010年5月19日建成投用,占地面积1045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5354.39平方米,内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房等。功能用房37间,可容纳3190名观众。自体育馆建成以来,每年免费服务7万余人次,已先后举办了全国NBL男子篮球集训检查赛、全国WCBA女子篮球联赛集训检查赛、全国全民健身科技志愿服务神州行(汉源站)、全国技巧冠军赛等重大赛事活动。汉源县全民健身中心总投资3870万元,属中央灾后重建资金建设项目。占地20000余平方米,包括七楼一底健身楼、标准游泳池、儿童戏水池、塑胶篮球场、网球场等设施,于2013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截至2022年,汉源县森林覆蓋率49%。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65天,达标率为100%。其中优260天,占71.2%。良105天,占28.8%。无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30,AQI指数范围为20~92。全县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大渡河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截至2021年,汉源县建成8座垃圾中转站,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集中处理机制,镇乡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覆蓋率100%,乡镇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4.4%。建成城乡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3座,全县10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58.3%。

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4712人,其中城镇居民914人,农村居民133798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0335人,参保率100.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677人(含离退休2193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90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51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878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9253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参保人数10435人。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数131人,发放低保金2.43万元;纳入农村低保人数8642人,发放低保金171.33万元。截至2020年,汉源县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有2个,分别是汉源县武昌爱心福利院、汉源县五里敬老院。

汉源县东邻乐山市金口河区和眉山市洪雅县,南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县,西靠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和雅安市石棉县,北接雅安市荥经县,历为通往雅、康、宁交通咽喉,境内有1条铁路,2条高速,2条国线,1条省线。县境内有成昆铁路17千米,通车公路1502.7千米。其中雅西高速公路46千米,国道108线54.5千米,省道306线63.7千米,县道237.4千米,乡道154.4千米,村道946.7千米。公路路网基本完善,有营业性车辆2210辆,其中客车179辆,的士30辆,货车2001辆。全年完成货运964.1万吨;完成货运周转量111011.6万吨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63.9万人;完成客运周转量723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50.8%。

截至2022年,汉源县境内形成以雅西高速、峨汉高速为骨架,国道108、国道245、省道435线为主干线的布局形态,建成公路网1939公里,完成108个建制村通村公路硬化,组织实施旅游路、产业路等70.7公里,新建和改造提升通村公路280余公里。

峨汉高速公路汉源段起点位于汉源县乌斯河镇大渡河,终点位于富林镇前进村,设置流沙河枢纽互通与G5京昆高速公路雅西段相接,全长约34294米。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修建,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桥隧占比约98%,单公里造价约1.79亿元。峨汉高速与成乐、雅西等多条主干高速互联互通,成为乐山、自贡、重庆川南城市前往攀西地区的便捷通道,汉源高速公路网络将形成「人」字形的立体交通主骨架。S66峨眉至汉源高速公路汉源至乌史大桥乡段共计36公里,途径乌斯河,富泉2处互通,1座乌斯河特大桥,乌斯河隧道、四宝山隧道、王店子隧道、建全村隧道等8座隧道和乌史大桥乡收费站、汉源东收费站。

2019年1月5日起,成雅铁路日常开行动车组10对,周末加开动车组3对。1970年7月1日通车的成昆铁路,在雅安市汉源县境内有约17公里,并建有汉源(乌斯河)、长河坝两个火车站。截至2011年,汉源站发送货物64.8万余吨,汉源火车站不大,门口是国道245线,背靠着大渡河。

截至2022年,汉源县有188个招呼站牌、16个港湾站、6个农村客运站成功改造提升,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8条,自然村组通客运覆蓋率达100%。

汉源县的文化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制史,汉文化与藏文化、中原文化与南诏文化在这里融汇;「富林文化」「狮子山文化」享誉中外,「麦坪遗址」「桃坪遗址」相继成为近年来考古重大发现;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乐西抗战公路被誉为「血肉铸成的长路」。

截至2022年,汉源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

九襄石牌坊是清道光年间出身的黄体诚,为了感受寡母和恩嫂的养育,请求修建的节孝石牌坊。2013年,石牌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雅安,多石牌坊。九襄石牌坊是一座雕刻有48个戏曲故事的石牌坊。由于石牌坊位于靠近九襄老街的南方丝绸之路官马大道上,因此被誉为成都南门第一坊。石牌坊南背北,三个门洞形,中门宽,两侧门略小。宽约10米,高约11米。4根1米见方的大石柱,柱前柱后有8只雄狮,每只雄狮身上还有一只菩萨或古佛。柱上牌坊分为四层,制作精美,被称为四层多脊檐。南北两大面,东西八小面,垂直三段,每层对称,立体上看,逐层内缩,整体呈宝塔形。牌坊的脊檐,两边各有九条龙,远远望去,就像熊能燃烧的火焰。这18条龙,嘴里叼着一把长剑的剑柄,长剑沿着喉咙往下走,直到盘龙的腹部。塔顶是一个小石柱,类似于印度或泰国的细圆尖。据说顶部有一块非常漂亮的小圆石,叫做宝顶。不幸的是,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士兵的枪下被毁。宝顶的毁灭成了石牌坊的一大遗憾。

汉源县

茶马古道汉源段位于清溪古镇。清溪历史上是四川的重要的交通枢纽,牦牛道、沈黎道、清嘉道交汇于此,被称为建昌道上的「小潼关」。无数丝绸、茶叶、食盐等经此远销西藏、云南,甚至越南、缅甸。三道合一的历史景观,丰富了汉源「茶马古道文化」的文化内涵。

汉源县

截至2022年,汉源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与遗产27个。

汉源有着上千年的花椒种植历史,是贡椒的发源地,形成了独特的传统种植技艺和生产民俗,其中春季祈福除虫害,秋季敬神庆丰收,田间地头唱山歌这三项民俗活动独具特色。三月三「祭风神」的礼仪有悬幡挂榜、敬献三牲、礼祭风神、诵经祈福、「炒土蚕子」等环节。立秋时,花椒成熟开采,椒农以「十贡之礼」祭拜感恩椒神,喜庆花椒丰收。花椒民歌以花椒为题材,涵盖了椒农的辛苦与自豪、男女爱情、家庭婚姻、世事讽喻等方面,以清唱为主,曲调简洁、音韵和谐,歌词随意、易于传唱,是民间诗歌和音乐的有机结合。汉源花椒生产民俗是群众真善美的原始表达,体现了人们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景。

汉源县

汉源大田老太庙花灯兴起于清代末期,盛行于解放初期,一般在婚、丧、嫁、娶以及节日演出,场地不限,规模不等,搭建一个花灯班子,由10至20人组成,主唱2人,乐队6至10人。主唱一人饰男角,为「三花脸」,川剧脸谱;一人饰女角,为「幺妹子」,过去为男扮女装。传统服饰为清代长衫,花灯以表现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要题材,音乐以山歌调为主旋律,伴以「四大响」(蟒胡、锣、鼓、钵),唱词变化大,语言风趣幽默,动作夸张诙谐,似东北「二人传」,又有川剧影子,很受群众喜爱。该项目已进入雅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汉源县

从前汉源坝区以火米(黄谷先煮蒸后再晒碾的糙米,出米率高)为主食,其次是麦子、玉米。白米(籼米)为富有者及款客时食用。山区常年吃玉麦馍馍、洋芋砣砣、面面饭和荞麦等杂粮。除早午饭外,还兴」过早」「烧茶」「宵夜」,如遇设筵款客,城镇农村都办一道光的「九大碗」,或」五盘四碗「」一罗四柱」(四菜一汤),讲究的外添一个拼盘,或四个、八个干湿盘子下酒。饮料以喝烧酒,饮粗茶为普遍。现在粮食增产的同时,肉禽蛋相应增加,每户农家宰杀两头年猪的已属寻常。饮料中的茶叶等已进入千家万户,茶和茶具在一部份人中已讲究起来,烧酒、草烟,在城乡青年一代中,巳无吸引力,逐渐为各种香烟及瓶装酒所代替。饮食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粮食用量降低,肉蛋、蔬菜增加,向多样化、营养化发展。汉源还有「油坛肉」「碾粉子」「煎臭豆腐」」榨榨面」「酸菜挂面」以及「清溪盐菜」「宜东柿饼」」富林烘锅玉米馍馍」等地方持色。

汉源坛坛肉制作技艺起源于汉源县宜东镇,宜东镇地处汉源县和甘孜州的交界处,地理条件优越,温度适宜,是汉源坛坛肉得以长时间保存的重要条件。汉源坛坛肉的选材十分讲究,选用每年农户自家饲养的生猪,春节前,进行宰杀,选用上好的五花肉,切成12厘米至15厘米的肉块,先抹盐,在常温下放置一至两天,然后用猪的边油放锅内提炼出半锅清亮的猪油,再将准备好的肉块放入锅中炸,炸到肉色金黄,缩小至10厘米左右,捞出冷却后装坛,选择传统方法烧制的土坛,把炸制坛坛肉的所有的油水统统倒入土坛内,将肉完全覆蓋,加上坛盖,密封。吃的时候取出切成片,和菜一起炒,味道浓香醇厚、细腻柔软、软糯、肥而不腻,是汉源人民宴请亲朋的一道不可或缺的佳肴。该项目已进入雅安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源县

汉源榨榨面,属于面食,特点是软硬适宜,既不粗糙又不滑腻,爽口,麻辣兼备。烹制方法是煮,是雅安市汉源县的特色小吃,因为其传统制法中,常在店面门口现榨现煮,所以取名榨榨面。

汉源县

炸洋芋是汉源的一种特色小吃,制作手法是将切成块状或条状的马铃薯放入油锅中炸,有夹生,透熟和酥脆几种程度。再配以各种佐料,加上腐乳,腌酸萝卜,香草等,既能解馋又能填饱肚子。在当地,老少皆爱,广传至其他地区。

汉源县

汉源县的风俗有很多,有修订家谱、家法宗规、打回贴、装郎门、迎亲、吃三朝、结婚禁忌、开孝、点主、做道场、出殡、荐亡、守亡寡、腊月炸坛坛肉、腊月八吃腊八、打扬尘。

氏族一般都重视修订家谱。家谱有家序、人文历史,述始祖来源、世系世表、家族迁徙、人物事迹、宗规家法、祭祀礼仪、祠产经费、排行班辈、生卒年月、婚姻适配、坟墓山向等内容。家谱对于研究社会、历史有一定的价值。

迎亲时,在花轿轿帘贴用红纸书写的”一路福星”,以表祝福。新娘梳妆打扮、红巾盖头,拜别家神、父母,由胞兄弟背上花轿”出阁”。马灯前导,一路吹吹打打,迎至男方家举行隆重的婚礼仪式。然后由两个童子引导新人入洞房,闹洞房直至深夜。三日后,女方家请女婿回筵,夫妇同往,叫”接回门”。

妇女生产满月,娘家要送营养品和婴儿穿戴物以示庆贺致喜,称为”做三朝”。亲友送礼恭贺,男方家备酒席酬谢,俗称”吃三朝”。

汉源彩塑制作工具全部为自制,有不锈钢的西餐刀、废锯皮、鸡骨、猪骨头,磨成的尖、齐、圆、扁各类塑具等。其主要艺诀为「胖削瘦添,高切低升」「塑人难塑手,眼观己手走」「一不伤体,二不肿脸,三不鱼刺」。其主要手法有球柱成型法,因不管是人物还是禽兽,皆由「圆」生成。汉源彩塑塑造内容广泛,人物、动物皆能,尤以西游、三国中的人物表现比较多,现代题材的「顽童垂钓」「老夫老妻」等也涉及不少。该项目进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源县

涂家木雕,是汉源木雕技艺的代表,截至2022年已传承六代。在具体雕刻过程中,因人,因部位,因动态而使用各种刀具及刀法。雕刻技法没有教科书,靠心摹手追,靠对艺术的悟性。涂家木雕表现内容多以佛像为主,表现内容有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南昌起义」,也有反映田园牧歌的「牧童吹笛」「母子情」等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作品。该项目已进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汉源县

石头绘画是古代岩石绘画艺术的延续和传承,曹氏石头绘画以河卵石为原材料,依据石头的纹理、形状、色系将油画、国画等技术与其结合。绘出展示家乡风景、风情、人文的石头画;是美术绘画与旅游结合的文创产品。汉源县非遗「曹氏石头画」传承人曹晓林的石头画、烙画、雕刻、国风书画扇等非遗文创作品,在2023年7月底,成都市创新策划在大运会期间举办「十陵左岸文化展」展出,亮相「驿起·市集」主题好物特色市集展销专区。

汉源县

汉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8年8月15日—2018年9月25日开展了题为《汉源县「县树、县花」评选征集投票活动》的在线调查问卷,其中花椒树获得1票,梨树获得1票,梨花获得2票。

汉源县是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县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4个、示范村8个。

花海果乡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四季风景如画,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庄园,是四川省金花梨生产基地,汉源金花梨曾获得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8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果树绿化率高达70%以上。每年三月,各种花开放在万亩梨花之中,成为四川省最大的人造景观,享有「梨城三月雪」的盛誉。

汉源县

轿顶山是大相岭山脉东段的余脉,呈南北走向,面积75平方公里,顶面平而宽阔,四周悬岩绝壁,形状像一个轿顶,顶上大小轿顶两峰相对,是大相岭群山直冠。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主峰海拔3552米,登上顶后向下看群山尽收眼底。环顾到周边林间,偶尔可以看到獐、兔、麋鹿等野生动物出没,是游人避暑胜地。

汉源县

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在2001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命名为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2月在北京正式授牌,被誉为「地质天书、旷世幽谷」。峡谷长17千米,最窄处20余米,最深处2690米,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还要深860米。峡谷中可以看到急流、奇峰、湖泊、典型地质剖面、珍稀动植物、历史文化古迹和民族风情,是地质景观、生态旅游、科考、攀岩、漂流、探险的理想之地。2005年,大渡河峡谷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汉源县

大树龙塘山面积34平方公里,海拔2231米,山麓金钟山观音阁始建于唐代,建昌道过往客商无不到此朝拜,现有观音阁、大佛殿、玉皇殿等建筑。西麓有溶洞3处,内宽外窄,上下3层,形如地下宫殿,岩燕常栖洞内。北坡晒经关相传为唐僧晒书之所,大石斑驳,遗痕犹存。

汉源县

佛静山位于汉源县九襄镇境内,海拔2617米,山顶建有龙佛寺,根据记载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3年)辟支佛诞降于汉水之滨(今富泉镇兰家营),乳齿硕体,经年不语,后飞升于鸡冠山,觉摇拽不安,复飞此山乃安静,佛静之名,是其缘起,汉晋及隋为辟支道场。佛静山龙佛寺,元明时毁于火,残存古迹露于荒山林箐之中。1993年重新建造龙佛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书「佛静山龙佛寺」墨宝,省佛协名誉会长隆莲撰书「龙起鹏飞,国家昌隆兴大汉;佛灵山静,人心淳淑达真源」对联一付,巧妙嵌入「汉源佛静山龙佛」七字。

汉源县

河南站为「南方丝绸之路」汉源段最后一个驿站,历史上很多达官贵人、商贾、脚夫均在此住宿。南行15千米,进入清溪峡(现名深沟),峡内壁立千仞,藤萝密布,遮天蔽日,如果不是中午很难见到日光;出了清溪峡即进入甘洛县境内。太平天国石达开西征先锋赖裕新经过此峡,被清军用滚木擂石打死于峡内深谷;1935年红军长征过汉源,左权、刘亚楼、张爱萍率部经此抢占大树堡,佯攻富林镇,掩护主力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汉源县

河西溶洞位于唐家镇境内,海拔约1100米,冬暖夏凉。洞分两进口,第一进洞口,高约20米,宽约5米,纵深约30米,呈锥形。洞内空气流通,平如砥石,四周石笋石柱林立,「金刚力士」「簪花仙女」栩栩如生;第二进洞口,入口处为直径约1米的圆形洞口,粟球状石钟乳,环绕洞门。从洞口直下,约3米许,又一洞穴,乳石纵横,满目玲珑,正中间有一钟乳直立,似观音持杨枝洒露,又有数处乳石倒悬,滴水成池,叮咚鸣响,称为「玉盘承露」,又叫「水溅花心」。

汉源县

双溪桃园位于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之称的九襄镇申沟村境内,是依托当地白凤桃产业打造的农旅融合景区,景区现有精品景观10处、采摘园22个、农家乐5户。

汉源县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年5月27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表扬2019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汉源县获”2019年脱贫攻坚先进县”。

2020年7月1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8月,入选「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

2020年9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区)名单。

2021年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

2021年4月,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汉源县入选2022年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