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父子

米氏父子是指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及其长子书法家、画家米友仁。米芾,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与其长子合称「二米」,并以姓氏称其山水画,这在绘画及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所创立的「米点山水」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独树一帜,特别是其所倡导的「平淡天真」、「自适其志」的审美观及追求绘画创作的自由精神开创了中国文人画之先河而且一直影响非常深远。

米氏父子

【名称】米氏父子

【时代】宋代

米友仁画山水「其风气肖乃翁」,继承了其父亲的艺术精神。他们所创造的「米氏云山」是一种独具个性的绘画语言范式。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鉴定家、收藏家。初名黻,30岁后改名为「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因曾迁居襄阳(今属湖北),号襄阳漫士,有「米襄阳」之称。后又长住润州(今江苏镇江)40年,在城东筑室,名曰海岳庵,所以又号海岳外史。此外,还有中岳外史、溪堂等别号。米芾祖上从武,其母阎氏曾是英宗皇后高氏的乳娘。所以,米芾被授予校书郎,徽宗时擢为书画学博士,迁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礼部别称「南宫」)。米芾著述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山林集》100卷(已散失),传世有《宝晋英光集》。

米芾书法墨迹传世者不少,楷书有《向太后挽词》、行书有《苕溪诗》、《蜀素帖》、《方圆庵记》、《虹县诗卷》、《天马赋》、《多景楼诗帖》,草书有《草书九帖》等,擅长于行草。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有雄劲、奇变、清新、痛快之感。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无论从布局、结构、用笔,都要求自己「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既「沉着痛快」,又一波三折,自然飘逸、遒劲的风格。

《苕溪诗》和《蜀素帖》为米芾行书最高成就的传世作品。澄心堂纸本墨迹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卷前引首有「米南宫诗翰」五篆字。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品。此帖是以米芾游苕溪时的诗作书写。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为米芾经意之作,全卷书风挥洒自如,变化有致,反映了米芾中年书艺的典型特色。有晋王献之的笔意。

米友仁(1086-1165),米芾之子,字元晖,一名尹仁,自称懒拙老人,小名寅哥、鳌儿。黄庭坚戏称「虎儿」,人称「小米」,他是米芾的长子。早年即以书画知名,徽宗(赵佶)宣和四年(1122年)应选入掌书记,南渡后,官兵部侍郎、敷文直阁学士,故称米敷文。受家境熏陶,能书善画,世号小米。《楚山清晓图》为徽宗赏识,南渡后其书画为高宗推崇,继承其父「米点山水」画法,而略加变化,自成一家,其画点滴烟云,草草而成,而不失天真,此种以点代线的技巧,标志着山水画创作「以简代密」的转变,为中国画创作的一大突破。其传世画作《 潇湘奇观图》表现了春天江南苍茫雨雾中的景观,该画对山群、江水、树木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所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他饱蘸水墨,横落纸面,笔笔积叠,使水墨相互渗透,模糊朦胧,生动地表现了变幻无常、雨雾迷朦的江南水国景色。

江南的雾气笼上来,远山近水一派迷濛。树木在云雾中隐约,峰峦在山岚中出没,一切都是软软的、湿湿的,连坚硬的山岩,也仿佛被洇化了,只露出山顶上茂盛的林草,望去,蔚然而深秀。

遥想900年前,米芾、米友仁父子就应该是置身于这样的云山雾水,看遍了湿润多雨、烟云迷濛的江南景色,得山水烟霞供养,才绘出了云蒸霞蔚的「米氏云山」。

多么曼妙的「米氏云山」。米家父子不仅仅承袭了董源一脉江南山水的「平淡天真」,而且,接受了苏轼「抒胸写意」的观点,用抒情写意性更强的「落茄法」来表现山水韵致,通过水墨洇润、山云朦胧的画面来抒发胸臆和情感。他们绘画中呈现出的那种起伏连绵,云烟泮合,茂林阔木,烟雨迷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南方山水的华滋润泽。看着这样的画面,人的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畅达的逸气,仿佛闭上眼,就能闻到画面上洇透的山水真气。

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卷,就是这样一种水墨淋漓、自然晕渗之迹。

《潇湘奇观图》卷,乃米友仁根据真景所绘。米友仁不像董源那样布景曲折多变、刻画精细,他在构图布局上更显得大刀阔斧,仅几开合,一股平远之趣便溢于画面。当我们徐徐展卷欣赏,卷首映入眼帘的便是浓云翻卷的景象。微茫的烟雨之中,远处的山峦似隐似现。那些云气似乎是在游荡著的,聚散变幻间,山形逐渐显露出来,层层叠叠地,向两侧迤逦延伸。更邈远处,峰峦终于出现在团团白云中。到了画幅中段,山峰才在云端显露真容,主峰耸立如剑,似乎要刺破苍穹。两边的群峦起伏,林木疏密相间,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风景中的一切都是在云遮雾绕中,但是山峦的形态走势很是明了。到了画卷的末段,画家的笔锋一转,又进入了「山色遥看近却无」的淡远迷茫之中。清远的河洲,葳蕤的林木,绰约的草庐,与云雾中影影绰绰的山影相互照应,一种幽远之境浑然眼中,深入心境。好一个米友仁,他画南方云山,连勾线、皴擦都省略了,只用干湿之笔、以水墨的晕渗变幻,就绘出了时隐时现、晦明变幻的山水清韵,呈现出一种迷濛清明的朦胧之美,温柔之美,秀雅之美。这种美,像一首缠绵悱恻的朦胧诗,又似后来的西方印象画,即使放到艺术形态五彩斑斓的今天,他所呈现的境界之美和艺术手法之新奇也是无出其右的。这就是中国宋代米氏父子独有的「米氏云山」。米氏作品一改中国画重线条的传统,以墨色见重,晕染见长,更具有写意性和抒情性。

米友仁自题《潇湘奇观图》卷云:「余生平熟悉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处,辄复写其真趣。」又题《潇湘白云图卷》云:「夜雨欲霁,晓烟既泮,则其状类此。余盖戏为潇湘写千变万化不可状神奇之趣。」

米芾也说,自己的画是「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工细,意似便已」。由此看来,米氏父子是根据对真山真水的体验,融会了蕴积胸中的情感,形之于笔墨,才形成了真率无奇、自然平淡的一代画风。正是这种被称作「无根树、朦胧山」的「米氏云山」,使山水画多了些「文人墨戏」的意味,划时代地确立了文人画的审美视角和情感意境。从此,文人画常盛数百年,至今遗韵犹存。

《潇湘奇观图》卷所描绘的并非湘江景色,而是借作者居住的镇江景致忆念梦里潇湘。那年,江南梅雨季节,一个人在镇江的江岸上转,远望群山懵懂,树影依稀,始信雨中江南确乎丰腴得没有骨感。转得久了,仿佛就转进了「米氏云山」,远山近水墨色淋漓,大笔涂染出的风景,浑然不著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