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

郑州市(英文名:Zhengzhou City)古称「商都」,今为「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地级市、省会,下辖6区5市1县和4个功能区,是国家中心城市、特大城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并东邻开封市,南接许昌市,平顶山市汝州县,西靠洛阳市,北连焦作市、新乡市。全市总面积7567平方千米,截至到2022年,郑州市常住人口总量达1282.8万人。郑州市政府驻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路233号。

郑州市位于秦岭东段余脉,地处嵩山东麓、黄河之滨,区内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境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8000年前的上古时期,已经有人类在此活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王朝在今天郑州登封王城岗诞生,拉开了中国王朝文明时代的帷幕。公元前十六世纪,商王朝在郑州城区建国立都。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王朝在郑州地区建立管国、虢国、郐国、祭国等诸侯国。秦汉至北宋时期郑州则多为王朝京畿重地,又处于军事交通要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次重要的军事争夺战,例如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次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宋代时,郑州作为四辅郡之一,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金、元、明、清均在此地设州。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郑州市

郑州农业走高质量发展路线,进行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畜牧业生产绿色高效发展。郑州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能力较强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经济规模保持河南省首位,已形成了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等七大主导产业。现代食品产业是郑州市重点发展的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此外,郑州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聚焦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信息(网络)安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5G及北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核心领域。服务业产业集聚度显著提升。形成9个营业收入超百亿的服务业集群、两个超500亿的服务业集群,两个超千亿的服务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基地,郑州市重点推进金融、物流、商贸等七大支柱产业发展。2023年,郑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17.8亿元,同比增长7.4%。

郑州为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之美誉。境内有11条过境高速,并有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高速铁路郑州东站,是国家重点铁路工程京广高铁和正在建设中的兰(州)徐(州)高铁的十字交汇枢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枢纽机场之一,属于4F级国际民用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郑州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交流的十字要冲,域内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郑州的文物数量和规模居中国城市前列,拥有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大运河郑州段2项世界文化遗产,8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可移动文物近15万件(套),其中包含了太室阙、郑韩故城、郑州商代遗址等。截至2022年末,郑州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个,其中包括少林功夫、超化吹歌等。此外郑州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有52家A级旅游景区,包括嵩山少林寺景区、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嵩阳书院等景区。

郑州地名来源于春秋时代的诸侯国郑国。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宣王之弟姬友被封国于首都镐京附近,国号为郑。郑桓公三十三年(公元前774年),迁郑国于河南,建都于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荥州为郑州,为「郑州」之名始,因所处地域为古郑国辖区而得名。因商王朝把都邑建在郑州,郑州也被称为「商都」。1990年,郑州市因绿化覆蓋面积达2638公顷,绿化覆蓋率达到35.25%,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被冠以「绿城」之别称。

距今10万年前,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在郑州境域的土地上,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大河村文化遗址均是著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这一带曾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发展、汇聚与融合的一个重要区域。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王朝在今天郑州登封王城岗诞生,郑州境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处于中国政治的中心地区。公元前十六世纪,商王朝把都邑建在商都郑州,即成汤建商的「亳都」,是商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王朝在今天的郑州地区建立管国、虢国、郐国、祭国等诸侯国。

公元前七世纪,郑武公在今天郑州新郑建立郑国。春秋初年的郑国,国势强盛,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显赫,可以挑战周天子权威,开启了诸侯争霸的春秋大幕。以后,齐、晋、楚、等国先后兴起,争相称霸,郑国虽然无力争雄,但因地处中原,举足轻重,成为各诸侯国争霸的必争之地。

公元前423年至前375年间韩国消灭郑国,建都郑州,加入战国七雄行列。魏惠王九年,自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水运交通便利,荥阳城(今郑州市荥阳市)兴起并逐步发展为中原地区一个政治、经济中心。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军攻入韩国,不久后秦灭韩国,并在荥阳附近派驻重兵,使荥阳成为军事重镇。

秦汉至北宋时期郑州则多为王朝京畿重地,秦汉时期的郑州以荥阳为中心,经济日趋发达。(公元前221~前206年)秦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在今郑州地区置有:荥阳、巩、京等县,属三川郡。新郑、苑陵(今新郑东北)、阳城等县属颖川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同被征发者900人在大泽乡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郑州市

西汉时期,郑州一代逐渐成为国内重要冶铁基地,位于巩县西南的铁生沟冶铁作坊冶炼出了球墨铸铁器,在世界冶金史上居于先进地位。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4月汉王刘邦屯兵于荥阳,与项羽大战于京、索二水之间,刘筑甬道取敖粟,项羽用范增计,遣大将钟离味夺甬道,荥阳危急,汉将纪信假扮刘邦诈降,被焚死(纪信基在今郑州市郊古荣镇附近)。刘邦逃脱,避难于厄井(今郑州郊区沟赵乡陈村),逃人成皋,又出玉门(成皋北门),渡黄河至修武。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进攻占领洛阳,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汉王二年至汉王四年,楚汉两军多次大战,争夺荥阳。汉高祖五年,刘邦即皇帝位于荥阳汜水之阳。

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义军占据荥阳城(今郑州邱山区古荣镇)。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荥阳数千人起义,攻烧郡县,杀中牟县令,占领荥阳。为河南尹何苗攻破,复荥阳城。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诸州郡起兵讨董卓,推袁绍为明主。董卓惧怕,挟汉献帝迁都长安。曹操欲追之,遇卓将徐荣,战于荥阳汴水。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大破袁绍于官渡(今中牟县境),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次著名战役,史称「官渡之战。

魏晋南北朝时期,郑州地区战乱不断,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分河南郡而置荥阳郡,辖荥阳、京、密、苑陵、中牟、卷、开封、阳武等8县。晋废帝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前秦符坚派大将王猛伐燕,12月,王猛以1万精兵,大败慕容臧屯于荥阳的10万大军。西晋灭亡后,政权更迭频繁,战乱持续不断,郑州地区先后为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地,地当要冲的荥阳城遭严重破坏,日趋凋敝。

隋唐以后,随着荥阳的渐趋衰落,郑州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管城(今郑州地区)。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将荥州改为为郑州,治成皋(今荥阳祀水),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郑州为管州,治管城(今管城区)。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复名郑州。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翟让用李密的计谋,攻破金堤关,进攻荥阳附近各县。隋炀帝派大将张须陀会和荥阳太守讨伐,李密带兵埋伏于荥阳,大败隋军,斩杀张须陀。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置郑州、管州,郑州治成皋,管州治管城。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管州并入郑州。贞观七年移治管城。公元696年,武则天封禅于嵩山,诏令将嵩阳县改为登封县。管城作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至唐代开元年(713~741年)以后,达到经济鼎盛时期。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至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郑州改称荥阳郡。唐代的郑州地理位置重要,被唐代列为中国六雄之一,处于中原交通枢纽的地位。

公元960年,北宋朝建立,定都汴京。郑州地近京师,属京畿路。皇枯五年(公元1038年),京畿路所辖的曹州、陈州、许州、郑州、滑州被确定为辅郡。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宋朝废除郑州建制,至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又重新恢复郑州。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之父赵弘股,死后被尊为昭武帝,葬在巩县西境,陵名永安。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改开封府为京畿路,并于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郑州为西辅,并属京畿,此后,郑州作为宋代四辅郡之一,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西辅」也一度成为郑州的别称。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入郑州,次年金兵攻占汴京、荥阳、汜水、广武等地。建炎二年(公元1182年)岳飞与金兵大战于汜水关,三战三捷。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飞收复郑州等地,同年又大败金兵,宋高宗诏岳飞班师回朝,以至郑州又被金兵占领。

北宋灭亡,金朝占据中原,在郑州之南置钓州,辖新郑、阳翟二县。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将永安县更名为芝田县。时郑州属南京路。公元1232年,元军经郑州进入新郑,自此,郑州属元。元初将新郑划归郑州,郑州属汴梁路。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新郑、密县改属钓州,荣泽、原武划归开封府。郑州仅领管城、荥阳、犯水、河阴4县,是作为州一级建制后辖区面积最小的时期。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级制。各州附郭县一律省裁,州与县同级,隶属于府。管城县并入郑州,郑州作为属州(县级),隶属于开封府。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闯王义军攻占汜水、荥阳等地,农民起义军在荥阳集聚商讨作战方案,史称「荥阳大会」。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起义军大会于荥泽、汜水间,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同年,郑州百姓开城门迎李自成军入城。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郑州升为直隶州,属河南省,至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又改隶开封府管辖。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郑州复为直隶州,下辖荥泽、荥阳、河阴、水4县。同年,以英国入魏荣华为河南邮政巡察司事的河南邮政副总局在开封成立,郑州为其下属的12个支局之一,城内多处代办所,办理信函、明信片、印刷物、包裹等邮件。

1911年,辛亥革命后,河南省行政区划分为4道、9府、1直隶厅等,郑州直隶州属开归陈许道。1913年,全国统一将府、直隶厅、直隶州等改为县,郑州直隶州也改为了郑县。

1920年10月份,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开始在京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他曾两次来到郑州为工人们讲学,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1922年,郑州再次获准自开商埠,促进了商贸活动的繁荣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跟进,近代工业企业借势而发,在郑州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发展。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郑州普乐园举行。郑州分工会委员长高斌大声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为争人权争自由,2月4日,总工会下令,郑州分工会工人们齐集机厂煤台,郑州分工会委员长高斌拉响三头汽笛,宣布罢工开始。在三个小时内,从南到北1000多千米的京汉铁路线上,3万工人实现了总同盟大罢工。当年2月7日,吴佩孚等反动军阀在帝国主义指使下开始了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1928年3月18日,郑州正式设「市」。1931年撤销,复郑县。1933年属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郑州很快便为中日对峙的前线,并因京汉、陇海铁路的中断改道而成为一个封闭的城镇。1938年2月14日,日军15架飞机对郑州火车站周边狂轰滥炸,造成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1944年4月,日军最终占领郑州,并对郑州的各项建设进行破坏。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2日,侵华日军第十二军团司令官向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签字投降,这也代表着驻守郑州周边的4万多名日军正式放下武器投降。

郑州为平汉、陇海两大铁路的交点,历来为军事重镇。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挺进郑州,一举歼灭敌四十军。此战歼敌1600余人,俘虏近9000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平汉、陇海铁路枢纽,黄河大桥安然无恙,为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共同发起淮海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月,郑州即宣告解放,郑县城区设立郑州市,直属河南省领导。全市建立第一、二、三3个区,辖区面积5.23平方千米。

1949年郑州市及郑州专区属河南省。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1959年原开封专区的荥阳、巩县、登封、密县、新郑5县划入。1961甲荥阳县、巩县、登封县、密县、新郑县复归开封专区。1971年荥阳县划入郑州市。1983年巩县、登封县、密县、新郑县、中牟县划入郑州市。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郑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7年,郑州被批准为国家商贸改革试点城市,开启郑州商业发展新篇章。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16年国家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极大地提升了郑州在全省、中部地区和中国的战略地位,「郑中心」正加速崛起。2018年,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三大标志性突破」,跨入中国特大城市行列,步入城市第一方阵。郑州在中原经济区和全省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为中部崛起、河南全面发展乃至中原更加出彩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10月27日,《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已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复函的都市圈规划。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位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东邻开封市,南接许昌市,平顶山市汝州县,西靠洛阳市,北连焦作市、新乡市。全市东西长约116千米,南北宽约75千米,总面积7567平方千米,市区面积1284.89平方千米。

郑州市

郑州地处暖温带南部,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少雨多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郑州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3到14.8℃之间,郑州市区为14.3℃,无霜期220天。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7.3℃。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2℃。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郑州地区降水量适中,年降水量586.9到668.9毫米,年均降雨量640.9毫米,其中郑州市区623.3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6至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际变化量较大,年内降水分布不均,无霜期220天。

郑州地区位于I级构造单元中朝准地台的西南部,横跨嵩箕台拱和华北断坳两个Ⅱ级构造单元。大致以上街、荥阳、侯寨、新郑一线为界,其西南部岩石出露区属嵩箕台拱区的一部分,东北部的第四系覆蓋区属华北断坳区的一部分。两个Ⅱ级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嵩箕台拱区地壳经受了十二次比较大的构造运动。其中,在太古代至下元古代约28亿年的地壳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青杨沟、郭家窑、嵩阳、中岳等四次构造运动,形成了本区的结晶基底,奠定了本地区基底构造的基础。郑州地区的东北部,即上街、荥阳、侯寨、新郑一线的东北部,属华北断坳中郑汴坳陷的西部,中生代及其以前的地层全为新生代第三、第四纪的沉积物所覆蓋。

郑州地区位于华北地层区的西南部,其西部基岩出露区属豫西地层分区的嵩箕小区:东部第四系覆蓋区属华北平原分区的开封小区,区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在地壳发展的5个大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5个大的地层単元,包括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都有出露。太古界是郑州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太古界以原登封群中下不整合为界分为下太古界和上太古界。下太古界命名为青杨沟群,上太古界命名为郭家窑群,变质岩在郑州地区是构成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地层的主要成分。元古界在郑州地区也是比较古老的地层,出露面积比较大,分布也比较广,可分为下、中、上元古界三部分。古生界为地壳中未经任何变质的下部第一个层位。其层次、界面清晰,构造简单。在郑州地区分布最广,遍布巩县、登封、密县、荥阳、新郑和二七区的南部。出露也比较齐全,并含有非常丰富的矿产,是反映华北地层区古生界特点的典型地区之一。以一次大的造山运动形成的不整合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称下古生界,上部称上古生界。中生界自下而上分为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三部分,郑州地区只有三叠系出露。新生界自下而上划分两个系,即第三系和第四系。第三系主要分布在巩、登、密、荥、新郑和二七区侯寨乡等市(区)的山前丘陵岗坡地带和冲沟中,出露比较零星。第四系第四系在郑州地区出露齐全,分布最广,覆蓋了全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根据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组合可分为上中下更新统和全新统四个地层单位。形成时间大致从距今200万年开始至今。

郑州市位于秦岭东段余脉,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横跨中国二、三级地貌台阶,处于两级地貌台阶的交接过渡地带,西南部嵩山属第二级地貌台阶前缘,东部平原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郑州市地貌结构的基本轮廓是:西部多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二;东部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多。其中山地2377平方千米,占31.9%;丘陵2255平方千米,占30.3%;平原2815平方千米,占37.8%。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呈阶梯状降低,山地丘陵与平原分界明显。其地形地貌主要受北西向构造控制,西部台塬区沟壑纵横,东部平原广阔坦荡,两部高差达10余米,呈阶梯状下降,由侵蚀中低山逐渐下降过渡为构造剥蚀丘陵、黄土丘陵、倾斜(岗地)平原和冲积平原,地貌序列完整,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系共存,形成郑州市域丰富的生境。西部、西南有邙山、嵩山、浮戏山、大熊山和具茨山等山体,构成郑州西部生态屏障,其中西南部褶皱断块嵩箕中山区,主要指嵩山山地,分布于登封、巩义、荥阳和新密之间,相对高度一般在600—700米。最高峰御寨峰海拔1512.4米。北部黄河横贯全区。黄土地貌分布在郑州市西北部邙山和西南部山前一带,为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风成黄土组成的黄土台塬。

郑州的河流,分属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流入黄河水系的有伊洛河、把水、枯河;流入淮河水系的有颖河、双泊河、贾鲁河、索须河、七里河、潮河、丈八沟、小清河、梅河、金水河、熊耳河及东风渠等大小河流124条,其中主要河流34条。黄河流域包括巩县全部,荥阳西部、北部,及市区、登封、密县一小部分,面积共1878.6平方千米,占全境总面积25.23%;淮河流域包括中牟、新郑全部,市区、密县、登封大部,荥阳东半部,面积共5567.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74.77%。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千米。

黄河水系,黄河自孟津宁嘴出峡谷,自西向东径流,自郑州桃花峪起进入黄河下游,流经郑州市北部边界。黄河下游河道为强烈堆积型河道,由于河水高含泥沙,河道积淤多,郑州段河床每年以0.01~0.1米的速度增高,进而黄河河床高出堤外3~4厘米不等,成为了驰名中外的「地上悬河」和地表水分水岭。

郑州市

淮河水系的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白寨,贾鲁河上游建有尖岗、常庄、西流湖三座水库,是郑州市的供水来源。索须河发源于荥阳市崔庙(索河)和贾峪(须水河),两河在古荥盆河村汇合后称索须河。该河在花园口祥云寺村东汇入贾鲁河。魏河(又称贾鲁支河)是贾鲁河支流之一,起源于郑州市北郊铁路编组站,是郑州市北郊的一条主要排污排涝河道。除上述河流外,还有流经市区的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潮河、东风渠等,均属城市的排洪和纳污河道。

郑州市

郑州市没有自然形成的湖泊,人工湖泊包括西流湖、蝶湖、如意湖、北龙湖、龙子湖、双鹤湖、天健湖、象湖、莲湖、雁鸣湖、洞林湖、万山湖等。

生态水系规划和建设自2006年启动以来,先后完成了郑州市贾鲁河一期治理工程(南阳坝~中州大道)、须水河索须河河道一期治理工程(刘沟水库~师家河坝)、潮河河道治理工程(曹古寺水库~京港澳高速)、七里河治理工程(107辅道~东风渠口)、魏河治理工程(金杯路~中州大道)、十七里河(苏庄水库~七里河汇合口)、十八里河(刘湾水库~七里河汇合口)治理工程、索须河二期治理工程(师家河坝~贾鲁河)。生态水系建设共治理河道总长度108千米。2021年郑州市推进南水北调新郑观音寺调蓄工程、西水东引工程、郑开同城东部供水、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等国家、省级重点项目。

郑州通过花园口引黄供水补源灌溉工程、邙山提灌站、牛口峪引黄工程将黄河水引入郑州城区,郑州市牛口峪引黄工程是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水源工程,被列入河南省A类重点建设项目名单。批复年引黄河水总量8505万立方米,最大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主要建设内容分为:水源工程、输水干线工程和荥阳支线工程。郑州市花园口引黄供水补源灌溉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5立方米每秒,每年可以向郑州北部四河东风渠、魏河、索须河以及贾鲁河(东风渠交叉口以下)提供4000万立方米每秒生态水量。

郑州的水库有:常庄水库、尖岗水库、郭家咀水库、刘湾水库、曹古寺水库、小魏庄水库、金水河调洪水库、庙湾水库等。其中尖岗水库是一座按照大型水库管理的重点中型水库,库区呈「Y」字行,为双干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3平方千米,总库容6070万立方米,坝顶高程158.52米,兴利水位154.75米,2017年汛限水位145.00米,具有防洪、应急供水、生态水系、南水北调工程调蓄中枢等职能。尖岗水库始建于1959年,水库所处位置十分险要,下游紧邻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京广、陇海铁路、310国道及郑州市自来水厂、热电厂等重要设施,是城市防汛的重中之重,更是全市水库防汛的重点工程,是全国27座重点防洪水库之一,2000年被列为郑州市备用水源地。常庄水库位是一座以防洪、城市应急供水、生态防护、水源保护为主的中型水利工程,因地理位置重要按大型水库管理,1978年被国家防总核定为重点防洪水库。1999年10月被确定为郑州市一级水源保护地,2014年12月南水北调通水后,常庄水库又作为反季节调蓄水库进行蓄水。

郑州市

根据河南省土壤区划分系统划分,郑州市土壤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干早森林草原棕壤褐土地带~豫西北丘陵立黄土区。该区因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梯田连片,土壤母质多为风积、洪积、黄士母质,还有第四纪红土,质地粘重。丘陵早薄地分布广泛,少雨易遭早灾。郑州市土壤面积1043.37万亩,土壤类型有褐土、潮土、风沙土、石质土、新积土、粗骨土、红粘土、紫色土、棕壤土、水稻土等10个大类,30个亚类,53个土属,110多个土种。郑州市区土壤共分为为褐土、潮土、风沙土、水稻土4个土类、9个亚类,17个土属,51个土种,以褐土、潮土类为主。

郑州土壤元素含量速效钾富足,硼、锰适量,全氮和碱解氮,有效磷、铁、铜、锌钼缺乏。郑州深部土壤多数元素含量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表层土壤中镁、钙、铁高于中国表层土壤平均值。而钼、硒、汞元素明显偏低,中国表层土壤平均值,郑州以西黄河流域的土壤肥力水平中等。郊区捷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是较为理想的农业生产基地。

郑州有耕地210315.78公顷(315.47万亩)。其中,水田147.95公顷(0.22万亩),占0.07%;水浇地148941.83公顷(223.41万亩),占70.82%;旱地61226.00公顷(91.84万亩),占29.11%。耕地主要分布在中牟县、登封市、新郑市,占全市耕地的63%。种植园地40647.23公顷(60.97万亩),林地195510.95公顷(293.27万亩),主要分布在登封市、巩义市、新密市等西部山区,占全市林地的65%。草地有14530.93公顷(21.8万亩)主要分布在登封市、巩义市,占全市草地的53%。湿地2761.65公顷(4.14万亩)主要分布在荥阳市,占全市湿地的52%。

截至2019年郑州市森林覆蓋率为33.36%,人均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仅为河南省平均水平的1/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质量不高,树种单一,特别是平原地区,杨树占绝对优势,杨树的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平原区森林面积和蓄积的79%、93%。截至2022年,郑州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7.41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1.9%,其中森林面积195510.95公顷(293.27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02309.72公顷(153.46万亩),占52.33%;竹林地30.25公顷(0.05万亩),占0.02%;灌木林地20141.55公顷(30.21万亩),占10.3%;其他林地73029.43公顷(109.54万亩),占37.35%。林地主要分布在登封市、巩义市、新密市等西部山区,占全市林地的65%。

郑州水资源短缺严重,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2021年郑州市平均年降水量为1284.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97.1648亿立方米,比上年降水总量增加123.9%,比多年平均降水总量增加107.2%,属丰水年份,为1956年来最大降水年份。2021年郑州市水资源总量为29.0036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31;产水模数为38.6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4.663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2268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为3.8870亿立方米。

郑州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40余种,主要有煤、铝土矿、耐火黏土、石灰岩、白云岩、硅石、黏土、砂礓等,蕴藏量大、分布广,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其次有锂、镓、金、油(玉)石、高岭土、黄铁矿、花岗石、大理石、钾长石、重晶石、萤石、陶瓷土、嵩山药石、中岳麦饭石、磷矿、铁矿、瓦板岩等,也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但一般蕴藏量少,分布不广;另外还有银、铜、铅、铌、煤层气、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等。其中煤炭保有储量72.12亿吨,居全省第一位,广泛分布于巩义、荥阳、登封、新密、新郑等县(市);铝土矿保有储量2.49亿吨,主要分布于巩义、荥阳、登封、新密;耐火黏土品种齐全、为优势矿产,储量达1亿吨,占全省储量的一半,主要分布于巩义、荥阳、登封、新密;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中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

郑州市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黄河湿地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郑州市野生哺乳动物有6目,15科,56种;本次调查观测到鸟类304种,在记载260种基础上增加了40余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21.31%。调查发现两栖类有尾目2种,无尾目10种。发现爬行类动物2目,龟鳖目、有鳞目6科27种。调查发现鱼类4目11科53种。截至2021年已发现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0多种,其中大鸨、白鹳、黑鹳、金雕等一级保护动物10种(均属鸟类),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等二级保护动物40多种(均属鸟类),鸿雁、白鹭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20多种(鸟类12种)。

郑州市域有维管束(种子植物)181科941属2562种,郑州主城区共有种子植物165科734属1965种。其中裸子植物共16科34属111种,被子植物共有149科700属1854种。其中乔木有502种,常绿103种,落叶399种。灌木有461种,常绿104种,落叶357。藤本植物57种,常绿9种,落叶48种。草本植物有945种,水生植物有45种,竹类40种。在882种应用木本植物中,郑州本地种有180种,占总数的20.4%。在郑州黄河湿地分布有郑维管束植物85科263属414种,有黄河虫实、荷花柳、柽柳、苦苣菜、荭草、大刺儿菜、枸杞、头状穗莎草、糙叶败酱等野生植物,含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郑州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0种,有古树名木4055株。

郑州市共有自然保护地18个,总面积59735.07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1个,风景名胜区5个,森林公园9个,地质公园2个,湿地公园1个。郑州市自然保护区有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郑州市北部,西起巩义市的康店镇曹柏坡村,东到中牟县狼城岗镇的东狼城岗村。区内有维管束植物80科284属598种(含4个变种),约占全省植物总种数的14.6%。其中蕨类植物8科,10属,14种,占河南蕨类总科数的27.6%,总属数的11.4%,总种数的6.8%;被子植物70科,273属,582种及变种,占全省植物总科数的35.3%,总属数的23.5%,总种数的14.7%。裸子植物仅2科,2属,2种;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17种,其中鸟类169种、兽类21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17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黑鹳、白鹳、大鸨、白尾海雕、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头鹤、丹顶鹤、白鹤等10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大鲵、角鸊鷉、白鹈鹕、白额雁、大天鹅、白琵鹭、黄嘴白鹭、普通鵟、鸢、红隼、灰鹤、水獭等33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79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23种。

郑州市有干旱、洪涝、冰雹、风灾、蝗灾等自然灾害。郑州旱灾频率较高,分为春旱、初夏旱、伏旱、秋旱几种。郑州市地形比较复杂,地势总趋势是西高东低,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很短,一旦遭遇大的降雨,雨水汇集快,洪水宣泄猛,极易造成大的洪涝灾害。汛期过后,降雨量又大幅减少,往往形成旱灾。历史上洪涝旱灾频繁,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危害。郑州洪涝灾害多发于夏季和春秋季,平均三年一遇。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

郑州市下辖6区5市1县和4个功能区,政府驻地: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路233号。

2021年郑州全市常住人口为12600574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626505人相比,增加3974069人,增长46.07%,年平均增长率为3.86%。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879029人,占常住人口的78.4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21545人,占常住人口的21.60%。全市市共有家庭户3636411户,集体户497157户。家庭户人口为10237153人,集体户人口为236342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2人。从年龄结构来看,2022年末,全市0~15岁人口为246.6万人,16~59岁人口为866.4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69.8万人,分别占全市人口的19.2%、67.5%、13.2%,与2021年末各年龄组分别占全市人口的19.6%、67.7%、12.6%相比,全市人口年龄结构保持基本稳定。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城镇人口增加了4401534人,乡村人口减少了428049人,城镇人口比重增加14.91个百分点。2022年人口出生率为7.68‰,人口死亡率为4.79‰,自然增长率为2.89‰。

郑州总16个区县(市),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区县(市)有3个,分别是二七区、金水区和新郑市;在70万人至100万人之间的区县(市)有8个,分别是中原区、管城回族区、郑东新区、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登封市;在50万人至70万人之间的区县(市)有3个,分别是惠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少于50万人的区县(市)有2个,分别是上街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郑州市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城市,是中国第三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2019年郑州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17.9万人,占98.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3万人,占1.7%。截至2021年底,郑州市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54个少数民族成分(没有塔塔尔族),少数民族户籍人口19.2万人。有1个民族区和1个民族乡,即管城回族区和荥阳市金寨回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在万人以上的区(县、市)6个,千人以上的乡、镇(街道)51个。有民族中小学10所。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900余家。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是是全省现有的三个城市民族区之一,总人口36万人,有31个少数民族成份,其中回族人口近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9%。荥阳市(县级市)金寨回族乡是郑州市唯一的一个民族乡,全乡现辖2个行政村,19个村民组,总人口6212人,其中回族4997人。

郑州话,亦称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其方言词汇较少,接近普通话,比较容易听懂和交流。郑州方言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古代的普通话。郑州话分布范围广泛,包括郑州市区、荥阳、上街、中牟、新郑、新密、开封市区、兰考、杞县、通许、尉氏、安阳滑县、内黄、鹤壁浚县、新乡延津县、封丘、原阳,商丘民权、许昌鄢陵、濮阳市区、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大致相当于清代开封府的范围,郑开片代表了认知中的河南话发音。因为其儿化音的大量使用,且儿化音往往伴随着缩减词句的功能,如把「绳子」直接儿化读作「蛇」,把「筷子」读作/kuiao/,省去了「子」字,从而有人把郑州话比作「河南味的普通话」。

郑州民间流行的宗教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截至2022年,郑州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信教群众25万余人。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408处。宗教团体31个,其中市级宗教团体7个(郑州市佛教协会,郑州市道教协会,郑州市伊斯兰教协会,郑州市天主教爱国会,郑州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郑州市基督教协会,郑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县级宗教团体24个。

郑州经济总量在24座「万亿之城」中居第16位,居省会城市第7位,在省内城市经济总量排名第一。郑州位于中部城市第二梯队。郑州市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下,推进外贸经济量质齐升、开放通道网络持续拓展、开放平台蓄势崛起,开放机制更加完善。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5位,连续10年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位。郑州市已形成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六大主导产业。郑州市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15个,「好想你」品牌荣获全省首家中国商标金奖,三全、思念、白象三家企业荣登「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郑州市初步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客车、盾构装备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其中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纳入了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2022年,郑州市完成生产总值1293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5174.6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7574.5亿元,增长0.2%。三次产业结构1.4:40.0:58.6。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4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8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37元。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484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936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484元。

2023年11月1日,郑州市统计局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郑州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0435.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7亿元,同比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4212.2亿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6070.0亿元,同比增长4.9%。2023年,郑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17.8亿元,同比增长7.4%。

郑州市

郑州地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谷子、水稻、大豆、绿豆、豇豆、棉花、花生、油菜、芝麻、烟叶等。郑州推广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等粮食作物,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石榴、樱桃、红枣、大蒜等为传统产业,发展食用、药用、观赏用等种养特色产业。有荥阳市河阴石榴、中牟县蔬菜、新郑市红枣等优势产业。郑州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白象为主的即食面集群、以好想你为主的枣制品集群、以思念为主的速冻食品集群、以聚丰为主的水产产业化集群、以雏鹰为主的生猪产业化集群等1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396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56家;5家企业被列为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郑州市以「菜篮子」产品和花卉生产等园艺产业为基础,2022年,郑州市划定粮食功能区120万亩,建设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3.2万亩,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9%,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50万吨左右,蔬菜年产量稳定在220万吨以上郑州市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25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1家、省级35家、市级76家,培育家庭农场450家、规模经营户4220户。郑州市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15个,「好想你」品牌荣获全省首家中国商标金奖,三全、思念、白象三家企业荣登「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在畜牧业方面,郑州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稳定生猪生产,发展优质家禽、牛羊等食草动物、特色畜禽和蜂业生产,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2022年粮食总产量137.8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夏粮产量68.2万吨,下降3.5%;秋粮产量69.6万吨,增长7.7%。棉花产量318.8吨,增长30.9%;油料产量12.2万吨,增长14.1%;蔬菜产量206.2万吨,增长6%;水果产量21.1万吨,下降4.5%。主要畜禽产品肉产量8.3万吨,下降12.7%。禽蛋10万吨,下降16%;牛奶产量8万吨,下降14%。

202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3万亩,比上年下降1.6%。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96.3万亩,下降3.8%;秋粮播种面积216.7万亩,增长0.5%。蔬菜种植面积55.7千公顷,增长2.1%;油料种植面积31.9千公顷,增长2.8%;棉花种植面积0.3千公顷,下降21.5%。

2022年,郑州第二产业增加值5174.6亿元,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3.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2.1%,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82.1%、4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2%;利税总额增长4.6%;利润总额下降3.0%;产销率达到97.8%;建筑业总产值5516.2亿元;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房屋面积34469.3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4995.2万平方米。

郑州的现代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技术能力较强,工业经济规模保持河南省首位。截至2023年3月,郑州市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8个,工业企业1.6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97家。郑州重点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其中装备制造业与汽车产业都是郑州市确定的战略支撑产业,汽车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郑州市拥有宇通客车、东风日产郑州工厂、郑州日产、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海马汽车、少林客车等6家整车企业,客车产量占全球八分之一;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400余家,主要有通用设备制造业156家、专用设备制造业247家,郑州中铁装备盾构机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郑煤机集团液压支架的产量、数量、品种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现代食品产业是郑州市重点发展的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拥有规上食品工业企业141家,产业整体规模近1000亿元。其中,速冻食品行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0%,郑州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研发基地和物流中心;枣制品行业规模全国第一;即食面行业约占全国20%的市场份额。此外,郑州拥有中铝郑州、豫联集团、明泰铝业、万达铝业等一批全国知名铝及铝精深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煤—电—铝—铝加工—铝终端制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铝板带箔加工生产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铝工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郑州市把电子信息作为「一号产业」打造。郑州市集聚了以超聚变、富士康、汉威科技等为龙头的600多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了智能终端、计算终端、智能传感等新兴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汉威科技的气体传感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70%。在新材料产业方面,郑州市有高端耐材和超硬材料两大优势,是全国最大的新型耐材基地。郑州市的生物及医药产业,小容量注射剂领域领跑全国。

郑州市

郑州市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形成9个营业收入超百亿的服务业集群、两个超500亿的服务业集群,两个超千亿的服务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基地。重点推进金融、物流、商贸等七大支柱产业发展。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7000亿元,成为推动经济持续走在全省以及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前列的主要动力,金融业为第三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产业,占比达到18.4%,金融业发展以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为载体,建设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2022年,郑州市市金融业增加值达1433亿元,占GDP比重11.1%,居中部六省会第1位,居国家中心城市第6位,综合竞争力在28个区域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9位,进入国家区域金融中心第一方阵。

郑州市会展展览场次及面积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列;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25%以上,网购保税进口累计业务总量全国第一;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从「十二五」末的19.97亿元增长到「十三五」末的212亿元;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01家,设施一体衔接、信息互联互通、运行安全高效的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新体系基本形成。2020年,服务业「两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1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65.4亿元,入驻企业18255家。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中豫号)满载率、总货值等综合指标保持全国领先;获批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等。

旅游业方面,加快建设「只有河南」主题演艺公园、黄帝千古情等一批文旅融合重点项目,樱桃沟景区成为国家级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伏羲大峡谷、三泉湖景区等跨入4A级旅游景区行列,新郑西泰山村千稼集、巩义竹林长寿山风情古镇等成为旅游新热点,同时带动了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截至2022年郑州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50家、星级宾馆70家、旅行社359家、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有556家、旅游从业人员约200万人。2022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8949.28万人次,过夜游客人数4377.36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1132.35亿元。

2022年,郑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7574.5亿元。郑州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1.1%,成为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23.1亿元,其中批发业零售额573.3亿元,零售业零售额3755.8亿元;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6069.7亿元;国内旅游总收入1132.35亿元。

郑州市共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17个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分别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分别是郑州航空港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郑东新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郑州中原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二七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金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惠济经济开发区、郑州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登封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新密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荥阳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新郑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牟县现代服务业开发区。

郑州经开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获批为河南省首个国家级经开区。集聚规模以上企业759家、超百亿企业14家、亿元以上企业233家、纳税超亿元企业25家,在区内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39家、国内500强企业53家、外商投资企业106家,是河南省百亿企业最多、最集中的区域。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示范物流园区等荣誉,是河南省第一家六星级产业集聚区。荣获全省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第一名,位列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第22名,连续两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前30强,较上年前进4位,是中国第一方阵中进步最大的开发区。

郑州市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启动筹建,是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是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区域管辖面积99平方千米,下辖5个办事处,总人口35万,拥有各类市场主体4万余家。集聚了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中国烟草郑州烟草研究院、中船重工713研究所等8个部属院所,汇聚了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盾构及掘进技术、新型钎焊材料、棉花生物学、超硬材料磨具共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5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45个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和747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380家。拥有各类金融机构97家,区内拥有郑州高新企业加速器、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子电器产业园、中部软件园等企业加速器和科技产业园区。形成了电子电器产业园等5个产值超百亿的产业园区。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区域、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

郑州市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航空经济发展先行区,也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地处郑州、开封、许昌黄金三角地带,在国内大循环中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快速成型,电子信息产业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卫星等产业集群异军突起。「十四五」末,全区企业经营收入将突破万亿大关。获批「双创示范基地」「引智试验区」「经营性租赁外币结付租金」等一批国家平台政策。2022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前瞻三十年的眼光,对河南郑州航空港进行系统性重塑重构改革,将发展区域拓展为核心区(747平方千米)、联动区(1082平方千米)、协同区(3264平方千米)。航空港区以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三大主导产业,并形成了「3+N」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超过5000亿元。「3」即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即以富士康为头雁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以兴港新能源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超聚变为核心的服务器产业集群。「N」即生物医药、半导体、智能装备、新型显示、航空制造及服务、新基建、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等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郑州市

1993年,宇通率先实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企业从工厂制向公司制实现了历史性的逾越和变革,1997年,宇通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大客车企业家上市公司,2005年更名为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宇通是以客车、卡车为主业的大型商用车集团,产品覆蓋客车、卡车、专用车辆、环卫设备及工程机械。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宇通客车,SH.600066;宇通重工,SH.600817)、4个整车工厂、5个零部件基地。2022年,销售各类商用车37808辆,新能源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历经20余年发展,累计销售新能源商用车超17万辆。2021年河南100强企业中宇通集团排第11位,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排第111位。

郑州市

郑州市

瑞茂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2012年8月,成功在上交所上市,公司致力于通过多种创新方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是最早探索产业互联网的供应链企业之一,瑞茂通以互联网平台+核心做市商为发展模式,围绕核心企业发展的多品种供应链线上交易平台,向产业链客户提供四流合一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为供应链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为产业链客户降本增效,以期实现资源的精准配置及可持续化利用。在2022河南企业100强企业中瑞茂通公司排第11位。

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教育学校3751所,在校生430.51万人,教职工29.72万人。其中,高等院校68所,在校生169.20万人,教职工8.89万人。市内九区小学457所(不含市直学校),在校生630492人。市内九区初中224所,在校生235858人。市内九区高(完)中93所(不含市直学校),在校生131413人。郑州市教育局局属学校共45所,在校生86296人,教职工编制7416人。包括普通高中31所,在校生54464人;中等职业学校9所,在校生28408人;小学1所,在校生1761人;特殊教育学校学校1所,在校生250人,工读学校1所,在校生120人。局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293人。郑州市省示范高中有郑州一中、郑州七中、郑州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四中、郑州十一中等。其中郑州外国语中学是是中国著名外国语学校,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十三所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之一。

郑州市

郑州市

2021年郑州市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普及率与主要国家中心城市基本持平,普惠率为81.85%,超出国家1.85个百分点。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净入学率100%,小学五年级巩固率104.90%。全市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净入学率110.58%,初中三年级巩固率102.28%,义务教育巩固率112.01%。全市普通高中毕业生64712人,比上一年增加1354人,增长2.14%;招生75624人,比上一年增加4259人,增长5.97%,在校生213766人,比上年增加9577人,增长4.69%。

郑州市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所——郑州大学,6所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分别是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有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2所国家2110工程重点军事院校,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重点985高校相继在郑州设立高等研究院,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3个。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6100余亩,主校区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4万余人、研究生2.6万余人,以及来自96个国家的留学生2700余人。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校党委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区域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郑州市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建有花园校区(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占地面积555亩)、龙子湖校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占地面积1780亩)和江淮校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龙池大道236号,占地面积1500亩),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具有海外留学生招生资格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高校牵头单位。学校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管、农、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现有68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包括10个国家级、省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基地),15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5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5门国家级、省级课程。拥有1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3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1个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其中水利工程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授权领域。

郑州市

「十三五」以来,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236.7亿元,其中39家企业超1亿元、4家企业超1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5年439家发展到2020年2918家,增长5.6倍,引进新华三、海康威视、中国电子等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累计建设各级各类研发机构3680个,其中国家级56个、省级1327个;获批组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累计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43个。全国第7家超算中心获科技部批复并通过验收,实现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重大创新服务平台落地建设,成为国家批复的第二个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各类科技孵化载体达到255家,在孵企业团队超过1.2万家,入孵企业4000余家,培育新三板上市企业28家,初步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

2022年3月,河南省谋划建设的首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郑州大学超短超强激光平台实验装置项目(「中原之光」)开工仪式在郑州市举行,该项目采取郑州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模式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由郑州大学为主负责,项目总估算达到8.77亿元。

2022年,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挂牌运行,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增新型研发机构10家,获批省中试基地2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12家、增长41%,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41件、增长38.7%。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总量突破1万家,科技孵化载体在孵企业1.49万家,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6家、培育省级研发平台241家,实施重大一流课题4个。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发布郑州人才计划系列政策,引进各类人才1.8万人,郑州技术交易市场线下投入运营,技术合同成交额30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蓋率58.8%;世界传感器大会成功举办,鲲鹏软件小镇(一期)投用,英国伦敦、德国汉堡、新加坡3个国际离岸创新孵化中心挂牌成立。

郑州市

截至2022年末,郑州市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47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4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8个。全年专利授权量52031件,下降17.2%。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1140份,增长29.2%;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09.3亿元,增长66.2%。

截至2022年末,郑州市共有卫生机构6067个,比上年下降3.2%。其中,医院29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4个,卫生院94个,村卫生室2669个,妇幼保健院(所)1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7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6个。卫生机构床位11.37万张,其中,医院9.86万张,卫生院0.6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4.3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35万人,注册护士6.88万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0.63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0.79万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0.52万人,妇幼保健院(所)卫生技术人员0.56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0.12万人。全年总诊疗人次8213.9万人次,总出院人数328.9万人。

河南省人民医院拥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省医学重点学科24个,国家级培训中心17个,省级质控、诊疗与研究中心46个,省级医学中心4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1个,河南省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14个。河南省人民医院业务能力一流,成功实施河南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华中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成功实施「ALPPS」手术切除巨大肝癌,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完成大陆地区首例帕金森震颤「磁波刀」治疗;国内首个一站式多模态影像卒中救治平台正式启动,首次将「DPT」缩短至15分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020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排名第35,河南省第一。

郑州市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28年9月,以心、脑、肺、肝、肾、耳鼻喉、眼、妇产科等优势学科为支撑的大器官疾病综合诊治技术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近年来,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在我院得到应用,多项技术填补国内、国际空白。自2014年起,该医院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肝胆外科、结直肠肛门外科、心脏外科等科室应用达芬奇机械人开展近万台手术,创下单机年手术量的最高世界纪录,肝肾肺移植数量稳居国内医疗机构前列,其中2021年完成儿童肾移植109例,位居全国第一。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医院帮扶示范基地、中国PTC突出贡献团队奖、全国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19位。

郑州市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郑州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大赛,至2004年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5615.1枚,其中世界冠军96个,亚洲冠军94个,国际冠军171个。破、超世界记录、亚洲记录、全国记录56项次。达国际运动健将23人,运动健将64人,为国家培养输送了88名尖子运动员,培养输送的邓亚萍、巫兰英、冯梅梅、张冰等先后成为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和亚洲冠军。为郑州竞技体育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为我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22全年共获得世界冠军2个,全国冠军8个,省级冠军96个。新增全民健身路径工程400个。体育彩票销售47亿元,增长2.7%。

截至2022年年末,郑州市建成了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了体育公园8个,社会足球场278个,多功能运动场135个,智能健身驿站102个,健身路径2208条,区县(市)级全民健身中心13个,社区健身活动中心(百姓健身房)138个,社区健身站点5012个,全市86个乡(镇、办)建设了体育健身工程。根据2022年度郑州市体育场地调查结果,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9平方米/人,其中,郑东新区、上街区、经开区、登封市、惠济区、航空港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均达到3平方米/人以上,拥有各类体育场地32395个,体育场地总面积3192.44(不含铁路和军队系统)万平方米。

郑州奥体中心地处郑州中央文化区CCD核心区域,紧邻郑州植物园,占地483亩,总建筑面积58.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5.61亿元,是河南省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高、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主要包含6万座体育场1座、1.6万座体育馆1座、3000座游泳馆1座、悬挂式酒店、2000人会展中心、户外标准运动场、羽球中心、冰场训练场、篮球热身馆等其他附属配套设施,可举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花滑、速滑、冰球、冰壶等27项单项体育赛事。2020年郑州奥体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49个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之一,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场馆。

郑州市

截至2022年年末艺术表演团体16个,公共图书馆16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56个,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人口覆蓋率99.3%,电视人口覆蓋率达99.8%,有线电视用户152.4万户。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个。2021年6月,郑州获得2025年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权,这是花博会首次在中部地区举办。由中国美术馆主办,郑州美术馆承办的「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为新时代人物塑像』作品巡展(郑州站)」于2023年7月22日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开展,展期至2023年9月10日。

郑州美术馆新馆位于中原区丹水大道与长椿路交叉口东南角,在总体设计上追本溯源,提倡回归「古拙」,总结中原艺术品共有的形态要素,选取中华艺术的「最大公约数」——「斗」形作为建筑母体,连接郑州的历史与现在。总建筑面积地上2.3万平米,共4层,总资金投入5.3亿。共有展厅7个,面积7000平方米。其中最大展厅1700平方米,总展线1800米。

郑州市

郑州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7月,是河南省内成立最早的地市级博物馆,有文翰街馆和嵩山路馆两个场馆,文翰街馆位于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核心区,文翰街9号,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62米,为全国特大型博物馆。嵩山路馆位于郑州市嵩山南路168号,占地面积14.8亩,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其中主展馆8337平方米,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基础,取「鼎立中原」之寓意,配以圆形碟状屋顶,出檐深远,线条舒展,隐喻「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建筑风格保存铜方鼎粗狂与精美相统一。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图书馆成立于1953年,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客文一街10号,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占地76.3亩,总建筑面积72000余平方米,是一所集文献典藏、信息交流、学术研究、文化创意、教育培训、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文化场馆。郑州图书馆设置有综合图书借阅区、报刊阅览区、多语言阅览室、无障碍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区、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区、学术会议区、教育培训区、文化产业休闲区等多个功能区,借阅区实现无线网络覆蓋,可满足读者多种阅读需求。每年举办天中讲坛、世界读书日、图乐、启源故事会、公共文化服务进基层、阅读推广等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400余场次,年均接待读者400余万人次。

郑州市

郑州市的省级报纸有: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河南经济报、河南青年报等,郑州市级报纸:郑州日报,郑州晚报。截至2022年末,郑州有广播电视台2座,郑州广播电视高效完成「党的十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倡议、「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宣传推广工作。初步形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郑州模式」。郑州电视台制作的《百善孝为先》荣获2018年度全国电视类优秀公益广告扶持项目三类。持续开展了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黑广播」和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治理行动,有效规范广播电视市场环境。

郑州市

郑州报业集团是郑州市委直属事业单位。作为市委机关报,郑州日报创刊于1949年,后来在发展中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交替出版,两报报头由毛泽东亲笔题写,一座城市的日报、晚报,均由毛泽东题写报头,在全国为数不多。2002年开始形成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两报并行、错位发展的格局。郑州报业集团目前已变身为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矩阵于一体的全媒体集团。旗下拥有移动新媒体:「郑州发布」两微一端、「正观新闻」「郑州观察」客户端、郑州晚报「郑州+」客户端、「郑州圈」微信公号等百余个客户端、官微、官博;新锐视听产品有冬呱视频、郑直播;报刊媒体: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环球慈善杂志、小樱桃杂志、中原地铁报以及郑州晚报各社区报;网络媒体:中原网、郑州日报网、郑州晚报网、手机中原网等。

郑州市

郑州市2022年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6万人,比上年增长31.8%;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744.8万元,增长15.7%。农村居民享受最低保障3.3万人,下降10.1%;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9521.1万元,增长3.9%。全市参加失业保险317.11万人,增长6.8%。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27.55万人,增长4.1%。其中,参加城镇企业在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48.63万人,增长2.8%。2022年末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168个,比上年增长3.1%;拥有床位数2.7万张,增长2.5%。2022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5.1%;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6287万元,增长1.7%。

在养老事业方面,2018年,提高了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标准,床位建设补贴从3000元提高到9000元,改扩建补贴从2000元提高到6000元,养老机构收住失能老年人的床位运营补贴从每月200元提高到300元。「十三五」期间新增养老机构31家。2020年,养老服务床位总量4.8万张。

在残疾人保障方面,十三五时期,郑州全市7014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19709名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6294名困难残疾人领取生活补贴,40868名重度残疾人领取护理补贴。55000名困难重度残疾人和智力、精神三级残疾人享受特殊生活补贴,2007名「三无」残疾人得到生活救助。11687人次低保家庭精神病患者享受医疗救助。为31802名听力视力言语残疾人发放通讯信息消费补贴,为21950名残疾人办理绿城通关爱卡,并购买团体交通意外险。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为98%。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率为100%。完成3072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10437人次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基本实现应救尽救;为242966人次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服务率95%;为51385人次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服务率96%。残疾人教育水平稳步推进。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阶段融合教育试点工作,20所幼儿园被确定为省级融合教育试点园。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并超过省定95%的标准。

2022年末,郑州市民政局还通过及时下拨救助补贴资金、发放冬季取暖补贴、发放电价补贴等有效措施,为困难群众送温暖。郑州市民政局还向全市62777名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人员,按照每人200元的标准,发放冬季取暖补贴,预计用于困难群众冬季取暖补贴资金约达到1256万元。此外,郑州市民政局正向66665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发放140万元价格临时补贴,并积极协调郑州供电公司向全市59854户城区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户发放约34万元的电价补贴。

「十三五」期间,郑州累计新建绿地面积7365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23351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11%、41.13%、13.7平方米。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实现多项突破:主城区燃煤机组、全市非电燃煤锅炉双「清零」;基本实现重点行业超低排放全覆蓋;1蒸吨以上燃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改造。完成「双替代」32万户,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市区公交车全部新能源化,推广新能源网约车6370辆,更新新能源的士8400辆,施工工地扬尘、渣土车管理逐步实现了规范化、智慧化管理。道路、城乡结合部综合环境承载能力提升显著,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成效显著。郑州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和建设,进行市区和各县(市)建成区排水管网清污分流改造、混错接改造、破损管网修复,实现建成区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进水生化需氧量(BOD)年均浓度低于100毫克/升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郑州市市8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四类水质,其中6个达到三类以上水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建成区10条河流全部达到四类以上水质,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截至2020年,郑州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任务全面完成,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与2015年相比实现零增长。2021年,郑州市6项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分别下降9.5%、17.6%、2.7%、11.1%、17.9%和14.3%。优良天数237天,优良天数比例为64.9%,较上年增加7天,重污染天数11天,与上年持平。

郑州市

郑州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铁路、公路、航空构成了通达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郑州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中国境内最大的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是国内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双十字」中心。郑州为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坐拥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及亚洲首座、全国唯一的时速350千米高铁客运十字枢纽站,郑州位于黑河~港澳、烟台~重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三条国家综合运输通道交汇处。(北)京广(州)高铁、徐(州)新(乌鲁木齐)高铁、郑(州)合(肥)高铁等6条高铁线路在此经过,连(云港)霍(尔果斯)、(北)京(香)港澳(门)等8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和G107等9条普通国道相互交汇。郑州以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契机,以国务院定位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为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引领中原、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化航空大都市。

郑州市

郑州是全国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有11条过境高速。截至2011年,郑州市境内有国道4条,分别是G107线、G207线、G220线、G310线;省道9条,分别是S102线、S103线、S223线、S232线、S237线、S314线、S316线、S321线、S323线。截至2021年郑州市公路总里程达13732千米,国道达798千米,省道达1418千米,县道达1603千米,乡道达3361千米。郑州市内共有13个汽车站,其中最大的是郑州长途汽车中心站。

位于郑州火车站广场,兴隆街14号。主要经营线路: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西安、广州、福州、焦作、晋城、漯河、周口、洛阳、南阳、平顶山、安阳、石人山、少林寺等省际及省内豪华大巴线路。

截至2022年10月,郑州境内铁路里程达6715千米,高铁里程达2176千米,主要铁路线有京广铁路、陇海铁路,主要高铁线有京广高铁、郑徐高铁、郑渝高铁郑襄段、郑阜高铁、郑太高铁等高速铁路。新世纪的郑州进入「一城五站」全新的铁路运输格局:郑州站、郑州北站、郑州东站、郑州航空港站和郑州西站。。2020年7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支持郑州等5个城市作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郑州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米」字型高铁交通轴,与国家快速铁路网有机衔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四面八方」轴带发展格局,实现覆蓋半径700千米、人口7.2亿的「高铁两小时经济圈」。

郑州东站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高速铁路编组站,是国家重点铁路工程京广高铁和正在建设中的兰(州)徐(州)高铁的十字交汇枢纽。连接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管辖着京广、徐兰、郑渝、郑阜、郑开、郑机(至机场)6线,连接北京西、广州南、西安北、徐州东、阜阳西等10个运行方向,节假日最高一天接发747列,平均不到2分钟办理1次接发列车。2012年9月28日,郑州东站开通运营。当年年底,京广高铁全线贯通,河南的高铁时代飞速而至。郑州成为普铁、高铁「双十字」枢纽,「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框架也由此搭建。2021年4月3日,郑州东站发送旅客20.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郑州上街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位于郑州市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八大枢纽机场之一属于4F级国际民用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新郑机场开通于1997年8月28日,不仅拥有4E、4F级两条跑道跑道,还拥有T1、T2两个航站,已开通客运航线214条,全货机航线44条,国内外通航城市和地区161个。保障能力可达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并且还有5家基地航空公司,比如东海航空、中国南方航空等。同时在华东地区是属于级别很高的一座飞机检修基地。国际航班基本形成覆蓋欧美、东亚和东南亚主要城市,连接迪拜和温哥华的枢纽航线网络。2022年,郑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922.2万人次,货运吞吐量达到62.5万吨,运营定期航线的客运航空公司达40家,客运航线148条;货运航空公司达25家,货运航线34条。

郑州市

上街机场位于郑州市上街区,是4C级机场,属A1类跑道型通用机场是河南唯—一家通用A1类机场,可开展10座以上航空器商业载客飞行活动。该机场取得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颁发的三字代码HSJ,可满足波音737BBJ、湾流550、新舟60等大型公务机起降,可为起降、转场的航空企业提供一流的商务、办公、票务等多功能服务。

2022年8月份,河南要在航空港区建立国际化的内河航运中心——郑州港,配套一类口岸与综保区功能,面积约30平方千米,作业区沿北康沟河段布置,港口岸线长度7.7千米,开工时间2023年12月。规划形成以周口港、信阳港为主要港口,郑州、洛阳、南阳、商丘、平顶山、许昌、漯河、驻马店港等8个港口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郑州市的公交运营公司是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截至2021年7月郑州公交现有车辆6316台,运营线路355条,线路总长度4892.95千米,日均客运量254万人次,运营里程89万千米,在中心城区,实现了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蓋。截至2023年3月,郑州共有390条郑州公交线路390条,线路总长5604.6千米,2023以来,郑州公交不断探索「公交+文旅」出行模式新举措,相继推出「乐游巴士」「赏樱专线」「文旅专线」等一系列特色文旅出行线路,将市内46处标志性旅游景点、近郊热门出游地点进行一线串联,打造出郑州独特的公交购物、旅游风景线。郑州东三环BRT工程项目的「诞生」更是充分发挥了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

郑州市

截至2021年年末,郑州市区巡游的士将全部更换为纯电动车辆,市区传统燃油(天然气)巡游的士将全面退出。郑州市区原有的10854台巡游的士中,新能源的士已经累计更新达到9788台,占总量九成。郑州全市客运出租汽车企业有46家。

截至2023年9月,郑州已开通8条地铁运营线路,有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等,共设车站166座,总运营里程达233千米。郑州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试通车各项验收工作有序进行中,7号线、8号线等在建地铁工程正在加紧施工。2023年3月4日,郑州地铁线网日客运量达215.65万人次,这也是今年连续两周周六单日客流量突破200万人次。郑州市交通局正积极推动都市圈范围内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实现「市区连片成网、都市圈互联互通」。

郑州市

郑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起于黄河国家博物馆,止于侯寨站,线路全长29.308千米,均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2座,东赵站北设东赵停车场,在线路南端设南环车辆段。途经惠济区、金水区、二七区,主要沿文化路、优胜南路、金水路、大学路敷设,是覆蓋郑州西部南北向发展轴的骨干交通线路。根据相关施工公示,7号线一期竣工日期为2024年12月31日。

郑州市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国家重点支持的六大遗址片区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会员。在黄河文明中居于中心地位。这里河洛文化、商都文化、农耕文化、根亲文化等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古战场、古石窟、古建筑遍布全境,奇险壮美的黄河自然景观与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融为一体,大河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该段拥有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330多处,自然景观类5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0余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郑州的文物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双槐树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

郑州悠久的历史积淀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明,例如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最古老的登封观星台。全市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双槐树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拥有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大运河郑州段2项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6处,可移动文物近15万件(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先后入选14项,文物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

郑州商城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内及其郊区。商城遗址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之一。商城遗址是河南省文物工作队于1950年发现的,遗址占地面积达25平方千米,经过考古发掘的证明,这是一座早于商代晚期都城——安阳殷墟的商代遗址,对于商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郑州商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遗迹、遗物,基本反映出早商文明的完整形态。其中的冶铜、制陶、制骨作坊遗址、城市建筑基址、城市基础设施遗存、习刻甲骨、原始瓷器,尤其是大量的王室青铜重器,比如杜岭方鼎高1米,重86.4公斤,是目前所知商代前期最大的一件青铜礼器。

郑州市

郑州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初期,自明弘治十四年以来多次修缮,是目前郑州市区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商城路东段,坐北朝南,原名城隍灵佑侯庙。整个建筑群面积为6500平方米,呈南北轴线,有大门、仪门、戏楼、大殿、后寝宫等主体建筑。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悬山式建筑。仪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式建筑。戏楼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歇山式高台楼阁,该戏楼小巧玲珑、式样别致,实属古代建筑中之珍品。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屋身为九檩前后廊柱架结构。后寝宫由拜厦和寝殿两座建筑组成,中间有地沟相隔。寝殿悬山式建筑。殿前拜厦为硬山式建筑,其建筑古朴典雅、形式多样,彩画鲜艳生动,河南地方建筑特点显著。尤其戏楼造型精美,在国内较为罕见,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郑州市

1982年,巩县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巩县石窟原名希玄寺,唐代称净土寺,宋代名十方净土寺,清代改石窟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9000米的大力山南麓。建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各代相继凿窟造像,形成石窟群。石窟坐北向南,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造像3尊、摩崖像龛328个、碑刻题记186篇、佛像7743尊,寺内建筑多已不存,仅尚存清代大殿和东西厢房。

郑州市

坐落在嵩山太室山,古称太室祠,始建于先秦,中岳庙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更是河南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中岳庙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主要有太室阙、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中岳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也是最高级的古代礼制建筑群之一。现保存楼、阁、宫、亭、台、廊、殿宇、碑楼等建筑400余间,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庙内尚有古代碑刻73品,有汉到清代古柏330余株。

截至2021年,郑州全市拥有县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9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5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截至2022年末,郑州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63个,

2023年5月17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曹慧贞的作品,已在北京地铁《艺脉相承》主题巡展中展出。

少林功夫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有1500多年历史。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为印度僧跋陀在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此时,武术已落迹少林寺,形成少林功夫的雏形。公元527年,印度僧菩提达摩来少林寺,首倡禅宗,由此确立了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崇高地位。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套路为552套,另外七十二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为156套。「禅武合一」开始成为少林功夫的主流思想,并成为僧人修习少林功夫的目标和理想境界。少林功夫的传承,是严格按照师徒制度进行的。这种师徒关系,是少林寺传统的宗法门头制度的最基本表现。以家庭为中心,按照血统远近区别亲疏为法则的宗法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具有极强的凝聚力。

苌家拳是中国武术一个重要流派,与少林、太极并称中州武术三鼎足。苌家拳萌发于河南省荥阳市(汜水)。苌家拳的理论集《中气论》是指导苌家拳械的纲领。其中练气之术,纵横开合之妙,发前人所未发。苌家拳的套路有拳、棒、剑、刀、枪、鞭、镰、弹(弓)等数十种,皆有图有批,注解详明。研究苌家拳的主要著作有袁宇华的《汜水苌纯诚先生拳谱》,徐震的《苌氏武技书》《苌乃周武术学》,于志钧的《桓侯八枪》等。2008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州市

作为郑州六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超化吹歌」是其中唯一一项音乐演奏技艺。超化吹歌以管子为主奏乐器,辅以笙、笛、箫,再加上打击乐韵鼓、大铙、手钗、锣、钹、编钟、云锣等,吹歌的演奏形式起源于4000多年前夏商时期的鼓吹乐,后来发展为宫廷音乐,在隋、唐时期传入超化寺,形成超化吹歌,又于明朝末年流入超化民间,形成现在的演奏形式。超化吹歌是我国重要的古代交响器乐演奏形式。2013年9月2日,有中国音乐古化石之称的新密「超化吹歌」出现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的国际军乐节上,这届莫斯科军乐节历时8天,一天内有不同国家的文艺表演,而「超化吹歌」破例天天演出。

郑州市

河南郑州是一座拥有革命传统、蕴涵红色基因的城市,二七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罢工,郑州从此有了「二七名城」的美誉。「二七精神」是中央组织部认定的36种「中国精神」之一,是郑州深厚红色底蕴的代表,郑州红色遗址遗迹有二七纪念塔、郑州烈士陵园等、二七纪念堂。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吹响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号角。1920年春,李大钊、赵子健、李震瀛等一批共产党人先后来到郑州,通过举办工人夜校,启发工人觉悟,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后,郑州的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郑州,其时已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同年9月,郑州铁路工人俱乐部成立。1923年2月4日至7日,郑州党组织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反动军阀出动军警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郑州市

1925年夏,在王若飞、黄平万、肖人鹄等人领导下,郑、荥、密一带的农民运动形成高潮。荥阳县农民协会成为全省最早成立的县农民协会。1926年春,军阀吴佩孚占领郑州,实行白色恐怖,于10月15日残酷杀害了京汉铁路郑州分工会委员长汪胜友、工务处工人总代表司文德,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郑州工人惨剧」,工人运动再次遭到挫折。1927年6月,冯玉祥立场发生右转,在河南公开实施「清党」,镇压革命运动。中共郑州市委停止活动,党员被迫转入地下,郑州革命运动暂时处于低潮。

少林寺及其少林功夫享誉世界。自古以来就承担著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及其责任。少林寺一直延续着宗法传承制度,在功夫传承上,也沿袭着师父带徒弟的传统。少林寺每年坚持举行扫塔祭祖、清明上坟、供奉先师等法事活动,同样是继承传统、秉持宗风。自2005年,少林寺禅堂恢复钟板,每年十月初五举行的精进禅七,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位禅和子云集少林,用功办道,克期取证,少林寺又重振祖庭宗风,倍受教界认可和赞许。少林寺一直坚持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为保证僧众能安心办道,创建少林寺禅耕农场,坚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禅宗宗风。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从2007年开始,恢复了间断三百余年的传授三坛大戒法会,每隔三年举办一次传戒法会。

郑州市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少林功夫具有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它以武术技艺和套路为其表现形式,以佛教信仰和禅宗智慧为其文化内涵。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拳种」。中国武术结构复杂,门派众多,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少林功夫是历史悠久、体系完备、技术水平最高的武术流派之一。根据少林寺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历代传习的少林功夫套路有数百套之多,其中流传有序的拳械代表有数十种。另有七十二绝技,以及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门类独特的功法。这些内容,按不同的类别和难易程度,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庞大有序的技术体系。

郑州市

创立少林寺网站,创办《禅露》杂志,成立少林寺图书馆,恢复藏经阁,先后收集、整理古籍善本近万册,藏书五万余册。先后出版《中国佛教医药全书》(101卷)《禅宗大典》(200卷)《中国武术大典》(101卷),被誉为「少林三大部」,同时还主编了《少林武功医宗秘笈》《少林功夫》《少林戒范》《禅露集》《少林文化研究论文集》《少林寺大百科》等数十种著作。少林寺藏经阁于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郑州地处中原,以面食为主。郑州饮食继承了本帮菜的煎、炸、溜、扒、烧、烤、蒸、炒、煮、烩、酿、爆等技艺,集中体现了中原地区饮食文化精髓:「人禀天地中和之性,菜具饮食中和之味。」郑州饮食,质味适中,五味调和,于甜咸酸辣之间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此为「中」,融东西南北为一体,调甜咸酸辣为一鼎,此为「和」。

烩面是河南风味面食特色之一,选用上好的鲜羊肉,羊骨,经浸泡,用大火将骨头和肉一起煮成白汤,另用面粉,和成软面,经反复揉搓,用手工拉成宽窄不同、粗细不等的条状下锅,锅内放原汤,放上羊肉,配上黄花菜、木耳、粉条,用餐时,配上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味道更鲜。

郑州市

「方中山」胡辣汤,以其「麻、辣、鲜、香」的独特风味,成为河南人记忆中的舌尖味道,是河南传统美食「胡辣汤」的重要代表之一。传说故事糊辣汤曾治好啦明朝有名的清官于谦的伤风。「万劫不复浑不害怕——于谦史料馆」留念文选记述:于谦做河南省、陕西两省巡抚,驻节开封市。有一年他生日日时,恰好在郑州市视察,便按勤俭节约国际惯例,找到一家「胡记」饭铺,喝过一碗火辣辣的汤,渡过了生日。后于谦伤风多日不好,又想到了「胡记」的汤,喝后第二日伤风好了,于谦并提议此汤以胡为名,这就是胡辣汤的由来。历年来,「方中山」胡辣汤取得了「中华名小吃」「中华餐饮名店」等诸多荣誉。

郑州市

黄河鲤鱼焙面是河南的传统名菜,它是由「糖醋鲤鱼」和细如发丝的「焙面」两道名菜配制而成的。将二者完美结合,既可食鱼也可以吃面,故别有风味,成为宴席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选用黄河生态大鲤鱼,经除腥源、鱼体按摩、刀解鱼肉、宽油浸炸,使用高汤提鲜;「龙须面」过油炸焦,使其蓬松酥脆,吸汤汁后,配菜肴同食。

郑州市

新郑红枣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孟庄、薛店、和庄、新村等镇区,截至2023年4月,现存有盛果期枣树面积约6.5万亩,130多万株;古枣树约3.5万亩,40余万株。其中灰枣种植占枣树总量的80%新郑灰枣皮薄、肉厚、核小,且含糖量高,果肉离核,营养价值和微量元素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

郑州市

河阴石榴有五大特点:一是成熟果花额全开张如花瓣;二是籽粒大、色泽鲜红,晶莹剔透,极具可观性;三是糖度高;四是籽核软渣。直接食用,不用吐籽;五是恰逢双节(中秋节、国庆节)期间成熟,是馈赠佳品。2007年河阴石榴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栽培技艺被列入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在杨陵农博会上被评为「金奖」农产品;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农运会指定产品;2015年被列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阴石榴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截至2021年,荥阳市河阴石榴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年产量近4.5万吨,注册有「河阴」和「安石榴」2个商标,并己开发出石榴酒、石榴茶、石榴盆景等系列产品。

郑州市

黄河鲤鱼居中国「四大名鱼」之首,驰名中外,黄河鲤鱼金鳞赤尾,色彩艳丽,外形美观,肉质细腻,营养丰富,俗称铜头铁尾豆腐腰。黄河鲤鱼体侧鳞片金黄色,背部稍暗,腹部色淡而较白。臀鳍、尾柄、尾鳍下叶呈特有的桔黄色,其体形梭长、侧扁而腹部圆,肉质细嫩而鲜美,能供给人体优良的蛋白质。2007年12月,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通过了农业部层层审核,成为首批公布的40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对象为黄河鲤鱼。2012年黄河鲤鱼被农业部登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第四届中国.郑州市农业博览会评为金奖产品。

郑州市

1983年3月21日,郑州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月季为郑州市市花,郑州被称为「月季城」。月季,原产中国,蔷薇科,蔷薇属,为半常绿灌木,花朵俏丽,色彩丰富。花期每年从5月中旬开始,延续到11月,长达200天,得名「月月红」。我国有月季品种上千个。

郑州市

2007年12月14日,郑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批准法桐为市树。法桐,悬铃木科,悬铃木属,高20~30米,树冠阔钟形,叶片宽大、枝繁叶茂,春夏季绿荫浓密,深秋时满目金黄。法桐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行道树之一,被誉为「行道树之王」。据园林部门监测,法桐树下的空气湿度可增加约50%,温度低于周边3℃以上,吸收城市噪音10~30分贝。郑州的法桐,以二球悬铃木居多。

郑州市

豫剧是我国梆子声腔中重要的一支。清乾隆年间在郑州一带便相当流行,当时,密县等地已有不少戏班,出现了一批在观众中颇有声望的名演员,演出的剧目也相当丰富。辛亥革命后,郑州、洛阳、新乡等地已有不少茶社上演豫剧。1936年常香玉随周海水戏班开始在醒狮舞台演出《玉虎坠》。1937年,常香玉、张同庆为首,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在开封醒狮舞台演出,使豫西调与豫东调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竞争与交流。1955年,郑州市豫剧团成立。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河南省戏校,各地对豫剧传统剧目进行了挖掘加工整理,并创作上演了一批现代戏。1962年,河南省召开了豫剧名流老艺人座谈会,并举行汇报演出。豫别舞台上出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拷红》《大祭桩》《破洪州》《秦香莲》《花打朝》《对花枪》《秦雪梅》《香囊记》《桃花庵》《洛阳桥》等,创作改编现代戏有《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朝阳沟》《人欢马叫》等。

郑州市

越调也曾称「四股弦」,主要流行于河南、湖北、陕西等省部分地区,是河南三大剧种之一。清代中叶,河南已有越调班社。清末,河南南阳一带,新郑、密县、荥阳以及襄城、郏县、许昌等县,越调班社已达100多个。越调的唱腔音乐原为曲牌联缀体,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调门」之说。越调戏班中,以「四街戏」最为著名。「四街戏」演员阵容极强,有「四梁四柱」之称,1932年,「四街戏」曾在郑州大坑戏院连续演8个月,足见演技之高,剧目之丰。新郑一带和尚娃(艺名)、姜文斌、马录、陈莲蓬、张桂兰等,都是越调界的著名演员。除新郑外,郑州地区的登封、密县、荥阳、巩县、中牟等县,也有不少越调班社,不断进行演出活动。越调剧目有「正装戏」和「外装戏」两种。正装戏《文王吃子》《抢火斗》等,外装戏《下南唐》《张廷秀闹花园》《刘公案》《施公案》《刮海》《赶花船》《大闹姜家营》《李天保吊孝》等,都是常演剧目。

郑州市

郑州地区流行的曲种主要有河南坠子、河南大鼓、三弦书、评书、相声、山东快书等。郑州地区的曲艺活动,在清末、民国初期已相当兴盛。清光绪四年(1878),新郑道情、三弦书艺人薛玉湘,曾在家乡和许昌、周口一带行艺,在周口受坠子影响,又改唱河南坠子,可见道情、三弦书、河南坠子等曲种,在郑州一带已广泛流行。清光绪三十年(1904),中牟县河南坠子艺人武景周在家乡创办三皇会,中牟、新郑等地艺人聚会谢庄村,交流演出,制定章程,艺人各亮好书,村里村外,热闹非凡,自此每年例会,演出规模日渐扩大,兴盛时艺人达百余人,皖鲁及豫东艺人慕名远道而来,观众数以万计。1952年7月,郑州市成立了郑州市革新曲艺团,为河南省第一个全民性质的曲艺艺术表演团体。市区和农村的民间艺人,则成立了曲艺协会或曲艺组等,其性质是政府领导下的一种自治组织,仍保持着个体行艺的方式。同年,河洛大鼓《草船借箭》参加了中南局第一届戏曲会演,河洛大鼓原名「鼓碰弦」,通过此次会演而正式定名。1953年,市革新曲艺团于海泉、申云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在怀仁堂演出了河南坠子《渔夫恨》《英雄战士削雪宝》等节目。

郑州市

郑州地区民间舞蹈源远流长,《诗经》作品全是配着乐舞演唱的歌词,《溱洧》等21首郑风民歌,反映了郑州一带民间歌舞发达兴旺的景象。据1984年民间舞蹈普查,郑州地区共有1142个民间舞蹈节目,计90余种,其中有《龙舞》《狮舞》《旱船》《推小车》《拉犟驴》《二鬼扳跌》《挑扁担》《打花棍》《秧歌》《独杆轿》《笑伞》《棒棒鞭》《抬老四》《关爷骑马》等,它们在表演形式、动作姿态等方面各具风采。郑州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着自己的风格特点。一是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运用道具,并且是一种舞蹈有一种道具。如不同的《龙舞》《狮舞》有不同的形状、质地的龙和狮子;《跑驴》《早船》《小车》均有象征性的驴、船、车。其二是不少民间舞蹈采用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如《棒棒鞭》《钉缸》《笑伞》《推小车》等的表演,都是且歌且舞。这种边唱边舞、歌舞结合的艺术形式,可以将视觉和听觉形象有机统一,使之声形并茂,从而增强其艺术感染力,使群众易于理解,便于欣赏,所以是群众较喜爱的一种表演形式。其三是在表演中抒情、叙事兼而有之,有时各有侧重或相互渗透。如《鹬蚌舞》《关爷骑马》是叙述民间故事、传说;而《跑驴》《推小车》《笑伞》等既有人物、情节、环境等的叙事成份,又能通过动作姿态来抒发某种思想感情。其四是在表现手法上以舞蹈和杂耍技艺、民间武术掺杂结合为最多。

郑州市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内容广泛、题材多样,花鸟、鱼虫、禽兽、戏曲人物、神话和民间故事无所不包。郑州的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历史资料记载,早在晋代就有了民间剪纸习俗。河洛剪纸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源于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是黄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部份,曹慧贞做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多年来致力于河洛剪纸的研究发展和公益传承,先后举办「每周一课」公益课堂471期,培养学员4000多人次,带领学员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剪纸作品,在多项大型活动中展出并获奖。

郑州市

郑州一带的百戏活动在两汉时期极为盛行,杂技是「百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时杂技表演形式多样,主要有角抵(人与人斗、人与兽斗两种)、驯兽、驯马、马戏(骑术表演)、幻术(魔术表演)、口技(模仿各种音响的表演)、滑稽(逗趣表演,如杂技丑角),此外还有「钻圈」、「倒立刀」、「弄壶」、「走索」、「柔术」、「吞刀」、吐火」、「蹬术」等。1917年「郑州市杂技团」成立,常年坚持在城乡、工矿、部队演出。1974年,该团在郑州为来中国访问的几内亚总理贝阿沃吉举行接待演出。1976年赴京参加了全国杂技调演。1979年6月,「柔术咬花」、「溜冰」、「巨型魔术」等新节目上演,同年7、8月份,参加全省杂技调演,获一、二、三等奖。

1980~1990年,郑州市杂技团,先后排演了「柔术转毯」、「椅子顶」、「软钢丝」、「顶缸」、「顶碗」等一大批高、难、新、奇、险的节目,在省内外调演、国内外大赛中频频获奖,孔红文、尤东升、孔祥红等一批杂技新秀脱颖而出。1985年12月,孔红文的「椅子顶」在第十一届蒙特卡洛国际杂技比赛中荣获「银小丑」奖。1986年6月,「顶碗」、「柔术转毯」、「蹬板凳」、「顶缸」、「绳鞭」节目参加河南省第一届杂技比赛,分获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同年10月在郑州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杂技比赛中南区预选赛中,「顶缸」「柔术转毯」获三等奖。1987年1月8日~6月18日,中国郑州杂技团一行25人,应美国国际娱乐有限公司的邀请,赴美国、加拿大89个城镇演出,行程10万里,观众15万多人次,引起强烈轰动,特别是孔红文的「椅子顶」、尤东升的「软钢丝」、朱慧玲的「蹬技」、李媛媛的「柔术转毯」、郭兴文的「举刀拉弓」、郭小宝兄妹四人的「顶碗」尤其受到欢迎。

郑州市

1981年,郑州音乐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成立了音乐创作研究会、音乐文学研究会、舞蹈研究会、民族器乐研究会及戏曲音乐学会、吉它学会等音协组织。1982年创办了《郑州歌声》内部刊物,先后共出20期,刊载自创歌曲500首、文稿50篇、歌词110首。1984年,市音乐文学研究会成立后创办了《中原词作》,共出4期,刊登词作80首;还与有关单位共同编印了《郑州职工歌曲选》、《郑州市职工纪念「五一」一百周年歌咏比赛专辑》等铅印歌集。1982~1990年,市音协收集本市音乐作品近千件,郑州市音乐家协会选派出7个代表团,分别参加「上海之春」、「羊城音乐花会」、「三月三歌节」、「琴台音乐会」及「中国艺术节」、「吉他艺术节」等观摩学习活动;3次选拔参赛人员赴外地参加全国性的吉他邀请赛和青年歌手大奖赛。此外,音协还参与组织了郑州、开封、洛阳声乐大赛、河南省「凤凰」吉他邀请赛及全省17城市声乐大赛等等;推荐演员和作品参加省音协主办的黄河之滨音乐周、优秀歌曲评奖、合唱歌曲评奖、少儿歌曲评奖及青年歌手大赛等评比活动。

郑州市庙会很多,比较普遍的庙会有:信火神爷的火神庙会,信龙王、大王的龙王庙会、大王庙会,信菩萨奶奶的观音庙会,信城惶爷、祖师爷的城惶庙会、祖师庙会,信山神土地爷的山神庙会、土地庙会等等。郑州市区规模盛大的古庙会有塔湾庙会、城隍庙会、骤马药材大会。

郑州城隍庙举办以民俗活动、民间表演以及传统娱乐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庙会,受到市民的欢迎。每年三月初一、十八是城隍庙会,初一的庙会只有3天,十八的庙会规模能持续1个月。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郑州城隍庙会的规模日趋扩大,当时商贾云集、游人如织,来自各地的商家纷纷聚集于此,实质上形成了现代意义的物资交易会。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城隍庙会热闹非凡,有豫剧、杂要表演和民间工艺展示等活动,吸引了大批逛庙会的游人。

郑州市

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是集武术、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自199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共有来自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运动员参加了这一武术盛会。武术节的举办促进了少林武术在世界的发展与壮大,也推进了一批和武术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以少林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中华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

郑州市

郑州樱桃文化节作为二七区的传统节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七届。作为近郊游首选,樱桃沟先后创建了樱桃沟国家4A级景区和钓鱼沟国家3A级景区,升级打造特兰斯童话世界、正赛卡丁车公园、908乡村文化产业园、瞻园、建业大食堂等多个特色文旅项目,开启了全新「微度假」旅游模式。2022年的樱桃文化节是樱桃沟景区新增文旅项目亮相迎客的樱桃文化节。景区又新打造了樱桃沟「奇幻王国」、卡丁车公园两个项目,充分将亲子游乐、赛车体验与乡村休闲旅游观光有机结合。2023年「五一」假期,樱桃沟景区共接待游客42.5万人次,同比增长591%;实现旅游总收入2337万元,同比增长661%。

郑州市

郑州地区普遍实行木棺土葬,老人死后,儿女和儿媳要穿重孝,毛边的白衣长衫,全白鞋,白孝帽。长子还要肩披麻袋片,叫做披麻戴孝。非直系的家族晚辈,穿短孝衣,戴白孝帽,穿半白鞋(在鞋头上缝块白布)。入蹬一般选在单日,入脸时,先烧纸钱,意为死者去西天买路。棺内铺儿子做的黄色褥子;尸体入棺后,盖女儿做的红色花被,这叫作「铺儿盖女」。死者手中放白色麦麸、神粬,身下撒铜钱,入殓后,一般不立即安葬,要停灵于正堂或院内,搭起灵棚奠祭,停灵吊唁一般为三天或七天,殡葬时,当天早上要把墓坑挖好。挖墓坑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定穴位方向。然后,孝子持锹破土,再由请来的挖基人坑挖好。送殡时抬棺起灵,鸣火铳,放鞭炮,长子手持柳木幡子和瓦盆为前导。走出大门或到路上,长子把瓦盆摔在地上,叫「摔老盆」。起灵后,孝子引导灵柩边哭边向墓地缓缓行进,过桥或遇路口,要烧纸、撒纸钱、放炮。棺木抬至墓穴近处,抬棺的人一齐加快脚步,甩掉孝子,赶到墓地,俗叫「抢茔」。鸣炮下葬,将纸幡和哀仗棍插入墓穴,封土掩埋,坟堆隆起,孝子在坟前跪拜烧纸。葬后第二天,孝子要到亲友家表示感谢,称为「谢孝」。第三天,到坟上添土圆坟。对死人的纪念日,有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以五七最为重视。还有百天、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儿女都要到坟上摆供烧纸。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新郑就有「三月三、拜轩辕」的习俗。炎黄子孙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从唐代以后渐成规制,一直绵延至今。1992年,新郑市开始举办寻根拜祖活动;2006年,由河南省政协牵头,升格为省级主办。2022年大典简约庄严举办,仍保留九项仪程,分别为: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郑州连年成功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凝聚全球华人四海同心,一起向未来。

郑州市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神的日子。灶神,郑州民间叫老灶爷,过去城镇里春节前的集市上,卖年画的都卖灶爷画,家家都要赶集请一张灶爷画回来。头年腊月三十晚上贴到厨房里,配上一幅「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者「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的对联;到了次年腊月三,祭祀后取下来烧掉。有的地方还用高粱杆蔑和瓢扎成马,杀只公鸡送老灶爷骑马上天。郑州郊区,腊月二十二祭灶神,家家摆上供,点上蜡烛,点上香,作揖祷告保平安,郑州各地祭灶还有有吃灶糖的习俗。

郑州市

截至2022年,郑州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个,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有5个。

登封市君召乡位于登封市区西25千米处,全乡区域面积102平方千米,辖21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175个村民组,1.1万户,4.2万人,总耕地面积4.8万亩,是农业大乡。君召乡2011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乡域内文化底蕴厚重,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分别是「黄城遗址」和「南洼遗址」,君召的石坡窑、黄城、君召、胥店、红石头沟5个村为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和生态风貌特色保留村。君召乡自然景观优美,地处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区域,乡域内挡阳山、阳干山、五佛山在地质公园内都有详细说明,彰显「五世同堂」的嵩山地质风貌,狂河和颍河两条河流贯穿全景。

郑州市

康店镇位于巩义市西部,座邙瞻洛,背靠黄河,有「两河夹一岭」的地理特征,东依伊洛河与市区隔河相望,西临黄河与偃师洛阳相邻。全镇面积109平方千米,下辖22个行政村,6.2万亩耕地,5.3万人,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镇」、「省级园林镇」、「省级卫生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一代著名书画家谢瑞阶在这里诞生,这里也被誉为「书画之乡」。

郑州市

截至2023年,郑州市共有13个中国传统村落,20个河南省传统村落。

河南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村,地处嵩山世界地质公园,距禅宗祖庭少林寺约20千米,整个村子坐北面南,背靠少室山、南临颍河畔,呈「金龟探水」之势。据袁桥村《袁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袁氏先祖袁克诚带领妻子儿女全家11口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居到登封。袁氏族人耕读传家,至今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25代人,明清至今「代代有遗存,朝朝有记载,处处有故事」,是有近600年历史、保存比较完整的整建制古村落。袁桥村保存的明清建筑数量多,民居形式保存得也比较完整,三处四进院是最有代表性的。

郑州市

新密市大隗村,西周时期为密国都城,春秋战国时期为新密邑,秦汉时期为密县县城。遗存有明代建筑周家大院、清代刘家大院、郝家大院和许家院。据不完全统计,全村传统建筑物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约为25%。全村共有明清时期刘家大院、孟家大院等10余处四合院,这些院落属北方四合院建筑类型,风貌淳朴自然、颜色古朴单一、外观高耸封闭,呈现出防御戒备的效用。门楣、窗棂以及屋脊上镶嵌青砖雕刻的花纹图案、吉祥字样。还有卓君庙、文昌阁、祖师庙等14处庙宇,以及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密国城遗址。「还保留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溱洧婚俗六礼之仪从中原地区推向全国;敬火神的习俗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大隗舞狮大铜乐2012年入选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确定为第四批郑州市非遗项目;大隗荷叶饼制作技艺、大隗牛肉制作技艺入选新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隗烧饼也正在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郑州市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文物古迹众多,有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在内的遗址遗迹达1万余处。这里有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有最早的天文建筑登封观星台,有闻名世界、禅宗祖庭少林寺,有道教圣地中岳庙和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截至2020年末,郑州市共有52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AAAAA级景区1家,AAAA级景区20家,AAA级景区24家,AA级景区7家。

嵩山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岳」,古老的嵩山起始于36亿年前,堪称万山之祖,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高僧名道和拳豪义侠都常到这里活动。嵩山拥有「五代同堂」的地质奇观,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地学百科全书」,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嵩山主峰地区的玉寨山、峻极峰、五指岭、尖山等在400米标高上拔地而起,立壁千仞,险峻清秀,奇峰异谷遍布全区。这里有十寺、五庙、五宫、三观、四庵、四洞、三坛及宝塔270余座,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闻名于世的少林寺便深藏于嵩山的怀抱。

郑州市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西北20千米处黄河之滨。拥有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它处于中华民族发源地的核心部位,历史古迹丰富,文化遗产深厚。这里是黄河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是黄河的最佳观赏地,此段黄河以「悬、险、荡、阔」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博大、宏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现已开放面积20多平方千米,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有五龙峰、岳山寺、大禹山、炎黄二帝塑像、星海湖等五大景区,分布着「炎黄二帝塑像」「哺育像」、中华百位历史名人像、黄河碑林、万里黄河第一桥、毛泽东视察黄河纪念地、浮天阁、极目阁等四十余处景点。

郑州市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是中国最值得一去的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多达17万多件,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具有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河南五千年历史脉络的展示区、了解河南最好的窗口,也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现开放陈列展有《泱泱华夏择中建都》和专题陈列《明清河南》《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展》《丹淅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及《国宝特展》等。河南博物院以「发扬固有文化、提倡学术研究、增长民众知识、促进社会文明」为建院宗旨,精心打造公益文化服务品牌,是领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华夏文脉的重要窗口,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是增进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郑州市

观星台创建于元朝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公元1276年~1279年),距今已有730多年历史,是保存完好的元代天文观测仪器。它的功能是「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就是通过观测日影长短和方向来确定节气,通过寻找日、月、星、辰运动的规律,作为制订历法的依据。观星台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地理纬度测量活动)时,在全国所建的27个观测站的中心天文台,也是现在仅存的一处。经过郭守敬和王恂等人在观星台的观测和推算,在1281年颁布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所求得的回归年的周期为365.2425天,其精确程度与现在的《格里高利历》(公历)相比分秒不差,但却早了300多年,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的周期相比,仅相差26秒。观星台高台所用砖料十分坚固,砌筑相当精确,反映了13世纪中国科技建筑的建造水平,也是世界建筑史和科技史上的重要先驱作品。

郑州市

郑州人才辈出,春秋时期政治家子产,战国早期道家名师列子,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申不害,战国末年水利家郑国,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散文家的韩非,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东汉名臣杜密,西晋文学家潘安,唐代画家、文学家郑虔,唐代诗人、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唐代诗人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五代宋初文学家梁周翰,北宋建筑学家李诫,金元之际教育家、理学家许衡,清代数学家陈之勋,清代爱国将领沙春元,清代科技史专家仓孝和、历史学家荆三林等。

郑州市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其思想著作被战国诸雄争相阅读、研究,掀起了法家学说的高峰。韩非处于战国末期群雄并起,作为韩国宗亲的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国强兵的建议,但都不被采纳接受,只好退而著述,用作品阐述自己的思想并未为后世留下了《孤愤》《五蠹》《说难》等大量作品。后秦国为夺取韩非攻打韩国,韩王献出韩非,韩非来到秦国,可惜刚过不惑之年的韩非到秦国后不足一年时间就被李斯嫉恨害死,但秦始皇终是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大帝国;其法家思想也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长河中散发出难以估量的影响。

本名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西晋文学家,长于诗赋,与陆机齐名,并称「潘陆」。潘岳可称「才貌双全」,史上有「才比子建,貌若潘安」之说。潘安则有「千古美男子」之称。潘安自幼聪颖过人,乡人称为「奇童」。晋武帝时举秀才为郎,迁太尉贾充掾,兼虎贲中郎将,出为河阳令,转怀县令,并有政绩。潘安在怀县(今武陟县)当县令,为官清正,两袖清风,生活极其艰苦,「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潘安的《秋兴赋》《闲居赋》《藉田赋》文字优美,富有感情,钟嵘《二十四诗品》还把潘安的诗歌列为上品,潘安还是西晋文学、政治团体「金谷园二十四友」之首。

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曾任左拾遗,后被贬为华州习功参军,公元759年弃官入蜀,定居成都,公元770年卒于湖南岳阳,时年59岁。杜甫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后半生仕途不顺,又因战乱颠沛流离。杜甫一生共创作诗歌近3000首,今存1400多首。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1962年,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郑州市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生于郑州新郑。唐朝著名诗人,他是中国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前后历官二十任,从政四十年,自校书郎开始,以刑部尚书致仕;勤于笔耕,诗作成就辉煌,影响深远;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事迹感人。白居易一生勤奋写作六十年,创作了大量的诗文,晚年自己动手编成了75卷的《白氏文集》,诗文共计3840首(篇),在宋朝散失四卷,现存71卷,诗文共计3494首(篇),其中诗2672首,文822篇,在中国诗坛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人称「诗魔」。白居易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他的文学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白居易因平易而自成唐诗连绵起伏的群山中一座不能忽视的高峰,被称为「诗王」或「诗魔」。白居易对中国及周边国家都影响深远。

郑州市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出生于郑州荥阳,晚唐著名诗人,晚唐时期最主要的骈体文作家之一。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白、李贺合称「唐代三李」;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接近,且三人都在家族中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三十六体」,有《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生值晚唐,关心政治,反对藩镇割据、宦官擅权,但怀才不遇,故诗中多带伤感情调。其诗学杜甫而自成风貌,并以骈文为诗,音韵铿锵,精密华丽,或揭露社会矛盾,或咏物以自叹,或咏史以讽今。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郑州市

字仲平,号鲁斋。幼读经书。从姚枢、窦默等讲习程朱理学。宪宗四年(1254年)应忽必烈(世祖)传召,为京兆提学,后返回河南。许衡根据结合现实情况,总结出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必须用「汉法」的规律,向忽必烈提出以「汉法」为核心的立国方针。由于这一「立国规模」的确定,使中原广大地区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许衡还首开元朝国学之先河,奠定了元朝国学的教育制度,为元朝培养了一批以儒家思想为主的高级人才。许衡领导并参与了元初修治新历,对《授时历》的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许衡为官刚直不阿、不附权势,八次被诏入朝做官,又八次辞归故里,任职期间「不为利回」「不为权屈」,有元代「魏徵」之称。

字冬旸,号嵩崖,出生于登封大冶镇。史料记载他天资聪颖,12岁考中秀才,15岁被选入嵩阳书院,师从耿介、汤斌等名师。康熙三十年中进士,官拜礼部尚书,诰封正二品资政大夫礼部侍郎加尚书衔,先后掌管过大清帝国的教育、文化和外交工作,官拜礼部尚书,曾三次主持全国科举考试。37岁,在肇庆七星岩畔,他开始走上其「恐负牛羊」的政治生涯;63岁,正值自己政治生命的辉煌时期告老还乡,在嵩山南麓七星岭下构筑逍遥庄,任教嵩阳书院,以培养后生为己任,著书立说,被誉为中岳嵩山的一代名儒。1750年,乾隆来游中岳,怀念他的恩师景日昣,还特意为其御书匾额三方,一曰「正人君子」,一曰「国无双品」,一曰「景氏祠匾」。

郑州市

1911年生于河南省巩县,1930年考入河南大学,1931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一分区地委书记,热河省委组织部部长和民运部部长并兼任承德市委书记,热东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王国权曾任热河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政委。1957年,被调往外交部工作,历任中国驻民主德国大使、波兰大使兼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首席代表。1970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1971年,作为周恩来总理特使赴日本参加了著名政治家松村谦三的葬礼。1973年后,历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意大利大使等职。1978年,任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于2004年9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原名张妙玲,1923年出生在河南省巩县(现河南省巩义市),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人民艺术家,最美奋斗者、中国共产党员、生前曾任河南豫剧院院长、戏曲学校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常香玉自幼学艺,13岁即以演出新改编剧《西厢》而闻名,1937年常香玉在张福仙、王振南、史书明等的扶持下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她的代表剧目有《拷红》《白蛇传》《花木兰》《战洪州》《大祭桩》和现代戏《人欢马叫》《红灯记》等。1948年,她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后改为香玉剧社,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领剧社在西北、中南等地区义演,以演出全部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体现出高度的爱国情怀,被誉为「爱国艺人」。常香玉曾是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担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培育戏曲新苗。1979年她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常香玉一生的追求是唱戏先做人,无德艺不立,德艺双馨。2004年7月,国务院决定追授已故豫剧大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郑州市

河南巩县(今巩义市)河洛镇胡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位女副总理。1958年,吴桂贤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全国纺织先进集体「赵梦桃小组」党小组组长,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6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革」中被树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1969年出席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后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1973年中共十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还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5年,在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吴桂贤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副总理,也是最年轻的副总理。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大上仍然当选为中央委员。1977年9月申请辞去副总理职务,同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回到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国棉一厂。1978年任西北国棉一厂党委副书记,1981年6月起任厂党委副书记、厂工会主席。1988年任深圳外贸集团公司与港人合办的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4年退休。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郑州市

1967年5月出生,河南郑州人,结构生物学家,主要从事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1985年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至2008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等。2008年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现任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欧美同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

郑州市